古诗文大全

形式:
杂剧 文言文
  • 春日绝句八首·其六

    便恐东皇促驾回,小轩无事且衔杯。
    不知何处桃花落,一片飞从屋角来。

  •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旧游!

  • 再过露筋祠

    翠羽明珰尚俨然,湖云祠树碧如烟。(如 一作:于)
    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

  • 咏孟端溪山渔隐长卷

    翦裁苍雪出淇园,菌蠢龙头制作偏。
    紫笋香浮阳羡雨,玉笙声沸惠山泉。
    肯藏太乙烧丹火,不落天随钓雪船。
    只好岩花苔石上,煮茶供给赵州禅。

  • 春日绝句八首·其七

    介亭南畔排衙石,剥藓剜苔觅旧题。
    读罢南丰数行字,满山烟雨共凄迷。

  • 咏牡丹·其二

    草堂松菊晚凋残,独有西园旧牡丹。
    自是枯枝存劲节,依依唯恋故人还。

  • 苏氏文集序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日产,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直,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无恨。”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余。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气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旭。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趋于古焉。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才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

    寒鸡号荒林,山壁月倒挂。
    披衣起视夜,揽辔念行迈。
    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
    高河泻长空,势落九州外。
    微风动凉襟,晓气清余睡。

    缅怀京师友,文酒邈高会。
    其间苏与梅,二子可畏爱。
    篇章富纵横,声价相磨盖。

    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
    有时肆颠狂,醉墨洒滂沛。
    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
    盈前尽珠玑,一一难柬汰。

    梅翁事清切,石齿漱寒濑。
    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
    文词愈清新,心意虽老大。
    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态。
    近诗尤古硬,咀嚼苦难嘬。
    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苏豪以气轹,举世徒惊骇。
    梅穷独我知,古货今难卖。
    二子双凤凰,百鸟之嘉瑞。
    云烟一翱翔,羽翮一摧铩。
    安得相从游,终日鸣哕哕。
    问胡苦思之,对酒把新蟹。

  • 咏百八塔

    《阿育王经》言:诸佛灭渡后,昼夜役鬼神造塔五千四十八所,意者是即其数欤。然海内郡县所见寥寥,独兹百八聚于一区,厥义未必无谓。余生斯长斯,靡所究竟,率成俚句,请质高明。

    百八浮图信异哉,无今无古壮山隈。
    降魔蜜顿金刚杵,说法偶成舍利堆。
    只虑激湍穿峡破,故将砥柱挽波颓。
    谁能识得真如意,唱佛周遭日几回。

  • 湖上杂诗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 观第五泄记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瀑见。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作何等语。时夜已午,虎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 西湖念语

      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上。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於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

  • 花马池咏

    秋风揽辔下边城,万里河流绕骑清。
    樽俎试看酬壮节,壶觞到处迓行旌。
    寒骄强弩云传箭,飚转轻车火作营。
    慷慨十年长剑在,登楼一笑暮山横。

  • 相州昼锦堂记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 啄木诗

    南山有鸟,自名啄木。
    饥则啄树,暮则巢宿。
    无干于人,惟志所欲。
    性清者荣,性浊者辱。

  • 题玫瑰

    新叶烟中冉冉,轻香风外离离。
    朱英半染蝶翅,绿刺故牵人衣。

  • 客中闻雁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 立春

    彩胜飘春上鬓蓬,倚栏一笑问东风。
    青青柳眼梅花面,才染阳和便不同。

  • 春兴

    晚随酒客花间散,夜与琴僧月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