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大全

形式:
杂剧 文言文
  • 题老学庵壁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 农家叹

    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秔。
    牛领疮见骨,叱叱犹夜耕。
    竭力事本业,所愿乐太平。
    门前谁剥啄?县吏征租声。
    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搒。
    人孰不惮死?自计无由生。
    还家欲具说,恐伤父母情。
    老人傥得食,妻子鸿毛轻。

  • 度浮桥至南台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 秋兴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 长相思·面苍然

    面苍然,鬓皤然。满腹诗书不直钱。官闲常昼眠。
    画凌烟,上甘泉。自古功名属少年。知心惟杜鹃。

  • 宴西楼

    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
    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烛光低映珠鞴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上月方中。

  • 忆昔

    忆昔从戎出渭滨,壶浆马首泣遗民。
    夜栖高冢占星象,昼上巢车望虏尘。
    共道功名方迫逐,岂知老病只逡巡。
    灯前抚卷空流涕,何限人间失意人。

  • 好事近·湓口放船归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 沁园春·孤鹤归飞

    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
    交亲零落如云,又岂料如今馀此身。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

  • 点绛唇·采药归来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

  • 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 鹧鸪天·插脚红尘已是颠

    插脚红尘已是颠。更求平地上青天。新来有个生涯别,买断烟波不用钱。
    沽酒市,采菱船。醉听风雨拥蓑眠。三山老子真堪笑,见事迟来四十年。

  • 柳桥晚眺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 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

    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舻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 书愤二首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 浣溪沙·方响

    花满银塘水漫流。犀槌玉板奏凉州。顺风环佩过秦楼。
    远汉碧云轻漠漠,今宵人在鹊桥头。一声敲彻绛河秋。

  • 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 黠鼠赋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为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俛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 六国论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其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而田文招致任侠奸人六万家于薛,齐稷下谈者亦千人,魏文侯、燕昭王、太子丹,皆致客无数,下至秦、汉之间,张耳、陈余号多士,宾客厮养皆天下俊杰,而田横亦有士五百人。其略见于传记者如此。度其余当倍官吏而半农夫也。此皆奸民蠹国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

      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国之有奸,犹鸟兽之有鸷猛,昆虫之有毒螫也。区处条理,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

      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四者虽异,先王因俗设法,使出于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抑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楚汉之祸,生民尽矣,豪杰宜无几;而代相陈豨过赵从车千乘,萧、曹为政,莫之禁也。至文、景、武之世,法令至密,然吴濞、淮南、梁王、魏其、武安之流,皆争致宾客,世主不问也。岂惩秦之祸,以谓爵禄不能尽縻天下士,故少宽之,使得或出于此也邪?

      若夫先王之政则不然,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呜呼,此岂秦汉之所及也哉?

  • 纵笔三首·其二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