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大全

形式:
杂剧 文言文
  • 耐斋记

      万安刘先生,来教昆山学。学有三先生,而先生所居称东斋。先是,两斋之衙,皆在讲堂东偏,近乃徙之西,颇为深远清秘。先生至,则扁其居曰耐斋。

      予尝访先生于斋中,于时秋风飒然,黄叶满庭,户外无履迹。独一卒衣皂衣,承迎左右,为进茗浆。因坐语久之。

      先生曰:“吾为是官,秩卑而禄微,月费廪米三石,具饘粥,养妻子,常不给,为耐贫。上官行县,吾于职事无所辖,往往率诸生郊迎,至则随令、丞、簿拜趋唯诺,为耐辱。久任之法不行,官无崇卑,率以期月迁徙速化,而吾官常不迁,为耐久。有是三耐,吾是以名吾斋。” 予既别去,一日,使弟子沈孝来求《斋记》。

      昔孟子论士不为道,至于为贫而仕,惟抱关击柝为宜。夫舍学者之职业而为抱关击柝,盖亦有甚不得已者矣。惟近代学官与书院山长之设,以待夫士之有道而不任职者,盖为贫与为道兼行而不悖。此其法足以优天下之学士,为特愈于前世也,故当时号博士官为清高。虽然,求为清高,而其间容有不能耐者。夫使其不能耐,则虽博士官不可为矣。使其能耐,如孟子所谓抱关击柝可也。扬雄有言:“非夷、齐而是柳下惠。”“首阳为拙,柱下为工。”士之立身,各有所处。夫使其能耐,虽至于大臣宰相可也。

      因书其说,使孝归而质之先生云。

  • 赠孙太仓

    君侯粤中产,羽林忠孝门。曾为三辅吏,遗爱至今存。

    昨岁来守州,芳名益腾骞。自从海水飞,蛮舟翳朝暾。

    吴、会日创残,江海多军屯。大兵仍凶年,凋瘵不可论。

    君侯勤抚字,百里载仁恩。自古设官职,事事有本原。

    所以置守令,无非惠元元。兹任良匪轻,天子之选抡。

    何以不奉天,斩伐蹶其根?粲粲元道州,名与南岳尊。

    追呼尚不忍,千载闻此言。哀哉诛求尽,恸哭满江村。

    作诗代民谣,庶以达周爰。

  • 书王氏墓碣寄子敬淀山湖上

    少小慕节义,沟壑诚所安。檃括游燕都,侯王不可干。

    甘从渭滨叟,垂老尚投竿。于世无一能,性颇好词翰。

    王子钦姊节,兴言涕汍澜。两髦尚如见,廿年骨已寒。

    丐余书贞石,庶几垂不刊。吾书复自读,亦能清肺肝。

    一扫齐、梁习,谅可追孟、韩。

  • 素庵诗

    唯易有太素,太素质之始。白贲垂皇象,彤车资帝理。

    大飨尚玄尊,大路素帱尔。伊尹言素王,后代滋文轨。

    素冠时所庶,素衣时所喜。素鞸心蕴结,素丝国风美。

    五入为五色,以是悲墨子。素功日以饰,素封日以侈;

    素位日以逾,素质日以毁;素悃日以诈,素道日以靡;

    素餐日以滥,素节日以委;素书日以憯,素问人日死。

    流俗相纠错,纷纷竞齐紫。庄子胶朱目,周鼎攦垂指。

    救僿莫如忠,世变讵能止?东海扬素波,中林潜素士。

    吾其甘素饭,自可崇素履。素抱何足言,素心但如此。

    因爱素庵人,作诗扬素旨。

  • 自海虞还阻风夜泊明日途中有作

    百里见青山,言旋谅非徐。
    风波仍水宿,龙蛇惊夜居。
    明发尤惨淡,川途尚修纡。
    水驶凌方约,云寒日未舒。
    弥亘多芳草,寂历少畋渔。
    寒光冒明湖,朔风转高墟。
    旧事成往迹,余生惟读书。
    古人不可见,岁暮安所如。

  • 淮上作

    长淮饯落日,圆光正如赭。
    倾红注流波,殊景不可写。
    淮水自西流,黄河从北下。
    并合向东行,终年无停泻。
    哀此千里客,春至复已夏。
    独立空惆怅,所与晤言寡。

  • 琼州张子的与余同年俱为县令江南子的自建德

    岭表生异人,始兴最开先。
    余公亦崛起,屹屹天圣闻。
    圣代丘文庄,富学迈昔贤。
    忆余童丱时,尝听家君言。
    吾郡有桑生,恃才颇轻儇。
    公见即识之,进奖席每前。
    夫人出佩玉,珍馔罗绮筵。
    当时吐哺风,与古能比肩。
    公文根理要,不肯事纤妍。
    奈何浮薄子,辄尔论议喧。
    子的来公乡,年往志愈坚。
    共余曲江宴,面带鲸海颜。
    问公石屋在,世业存遗编。
    君今为县吏,宦辙如邮传。
    庙堂亦无意,何以不少怜。
    使君自天来,万里往复旋。
    君才岂不办,古道多屯邅。
    叹息时所尚,为废循吏篇。

  • 南旺

    嗟我南行舟,日夜向南浮。
    今日看汶水,自此南北流。
    帝都忽已远,落日生暮愁。
    当年宋尚书,庙貌崇千秋。
    丈夫苟逢时,何必无大猷。
    叹我学禹贡,胸中罗九州。
    杖策空去来,令人笑白头。
    尝疑伯颜策,毋乃非令谋。
    洪范天锡禹,大道衍箕畴。
    五行有汩陈,三事乃不修。
    鲧堤日以兴,百川失其由。
    不见徐房间,黄河载高丘。

  • 沛县

    泗水抱城堙,东去日潾潾。
    丰沛至今存,汉事已千春。
    嗟我亦何为,独叹往来频。
    封侯不可期,白日坐沉沦。
    每见沛父老,旅行泗水滨。
    空传泗水亭,井邑疑未真。
    城外绿杨柳,高帘悬风尘。
    犹有卖酒家,王媪几世亲。
    高庙神灵在,英雄却笑人。

  • 自徐州至吕梁述水势大略

    黄河漫徐方,原野层波生。
    万人化为鱼,凛然余孤城。
    仅见沮洳间,檐楹半颓倾。
    日月照蛟室,风波栖蜑氓。
    侵薄连群山,浩荡烟霞明。
    山回时复圆,盂盎涵光晶。
    忽然睹开豁,天末翠黛横。
    此来顿觉异,日在江湖行。
    吕梁遂安流,泯泯无水声。
    狼牙没深沉,一夜走长鲸。
    三洪坐失险,蛟龙不能争。
    乃知房村间,尚未得泻倾。
    如人有疾病,腹坚中膨脝。
    空役数万人,绩用何年成。

  • 郓州行寄友人

    去年河溢徐房间,至今填阏之土高屋颠。
    齐鲁千里何萧然,流冗纷纷满道边。
    牵挽小车载家具,穴地野烧留处处。
    丈夫好女乞丐不羞耻,五岁小儿皆能娴跪起。
    卖男卖女休论钱,同床之爱忍弃捐。
    相携送至古河边,回身号哭向青天。
    原田一望如落鸦,环坐蹒跚掘草芽。
    草芽掘尽树头髡,归家食人如食豚。
    今年不雨已四月,二麦无种官储竭。
    近闻沂泗多啸聚,郓州太守调兵食愁无计。
    乌鸦群飞啄人脑,生者犹恨死不早。
    自古天下之乱多在山东,况今中扼二京控引江淮委输灌注
    于其中。
    王会所图,禹贡所供,三吴百粤四海之会同,若人咽喉不
    可以一息而不通。
    使君宣力佐天子忧民恫,深谋远虑宜一知其所终,无令竹
    帛专美前人功。

  • 清梦轩诗次孺允韵

    王生思妙道,独居自相羊。乃以清梦语,揭之在幽房。

    处世实大梦,于梦差为长。扰扰无时清,真精且沦亡。

    孰能寡嗜欲,引之大觉乡。鲁侯一何愚,欲往忧无梁。

    太清日渊澄,中有生者忙。吾闻接舆言,斯岂大无当!

    古之得道者,夏能造冰凉。西方有圣人,清净闻身香。

    飞龙游上天,至冬乃伏藏。谁知疑黄泉,可以登大皇。

  • 火鱼

    水畜非昔种,火鱼自新肇。仅以数寸奇,忽见五色皦。

    勺水停渊澄,方池恣回绕。春雨生绿萍,秋风梦红蓼。

    真于盆盎中,独觉江湖淼。每看银鬣起,时睹宝尾掉。

    濡沫蹄涔宽,吞舟坳堂小。少年共咄叱,穷日相戏嬲。

    饲虫疲僰童,汲泉困王媪。海上家尽然,吴中时仿效。

    谁思闻鹤唳,直比象龙扰。此物多变幻,为状异昏晓。

    鲜妍骇羽化,憔悴怅色皫。物理呈怪象,天宇信奔鸟。

    何者为妖祥,何者为吉兆?天子今万年,皇图日绵绍。

    沧海竟清晏,小夷悉刳剿。周山进白鹿,霜毛何皎皎。

    会当长此鱼,贡之跃灵沼。

  • 谈侍郎歌

    侍郎妙笔世莫如,侍郎恩赐常满车。玄天坛上泥金字,大道殿中漱玉书。

    朝入直庐衣狮子,暮归邸第著飞鱼。近承诏旨许驰驿,楼船画舫还故闾。

    笑吾文章空磊落,垂老无成跨蹇驴。

  • 钟山行二首 其一

    钟山云气何苍苍,长江万里来汤汤。龙蟠虎踞宅帝王,凿山断岭自秦皇。

    孙吴、司马、六代至南唐,神皋帝辇争辉煌。馀分紫色那可当,偏安假息真徬徨。

    宋、金之季鞑靼强,腥风六合云日黄。百年理极胡运亡,天命真人靖八荒。

    手持尺剑旋天纲,一洗乾坤混万方。考卜定鼎开百皇,钟山云气何苍苍!

  • 钟山行二首 其二

    钟山云气何苍苍,中有殿阁琉璃闪烁黄金黄。苍松老柏驰道旁,朱红交午歧路当。

    貔貅百万昼伏藏,日色澹照官衙墙。北风萧萧吹日光,白头老人涕泣为指点,东是长陵西未央。

  • 黄楼行

    五日彭城去住舟,狂风吹雪不肯收。推来冰凌大如屋,舟人夜半呼不休。

    老夫拥衾只匡坐,雪中日日看黄楼。东坡先生不在世,令人轻我东家丘。

  • 二石歌

    太湖波翻江海连,二石飞来堕我前。大者恢诡作蛮舞,高者翛翛特清楚。

    忆昔秦公辟西圃,岩愕争来献庭户。悠然日与西山伍,大贤名迹成往古。

    我见拜之礼亦可,近者尚书称豪武。致石如此颇可数,初如大旗绝漠起。

    睨视嶷然又若九皇圣人,鹑居鸟行衣垂羽。独立崆峒之野观天宇,云将、鸿蒙不得语。

    自我有此日婆娑,无酒且能发高歌,属当远行奈若何?

    迟回尚得一月多,来观莫厌数百过。嗟我安能龙食清,垂老疲役违吾情?

  • 庄氏二子字说

      庄氏有二子。其伯曰文美,予字之曰德实。其仲曰文华,予字之曰德诚。且告之曰:文太美则饰,太华则浮。浮饰相与,敝之极也,今之时则然矣。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巧不如拙,辨不如讷,富不如贫,贵不如贱。欲文之美,莫若德之实;欲文之华,莫若德之诚:以文为文,莫若以质为文。质之所为生文者无尽也。一日节缩,十日而赢。衣不鲜好,可以常服;食不甘珍,可以常飧。

      吴在东南隅,古之僻壤。泰伯、仲琅之至也,予始怪之,而后知圣人之用心也。彼以圣贤之德,神明之胄,目睹中原文物之盛,秘而弗施,乃和于俗。若入裸国而顾解其衣,以其民含朴,而不可以漓之也。洎通上国,始失其故。奔溃放逸,莫之能止。文愈胜,伪愈滋,俗愈漓矣。

      闻之长老言,洪武间,民不粱肉,闾阎无文采,女至笄而不饰,市不居异货,宴客者不兼味,室无高垣,茅舍邻比,强不暴弱。不及二百年,其存者有几也?予少之时所闻所见,今又不知其几变也!大抵始于城市,而后及于郊外;始于衣冠之家,而后及于城市。人之欲,何所底止?相夸相胜,莫知其已。负贩之徒,道而遇华衣者,目睨视,啧啧叹不已。东邻之子食美食,西邻之子从其母而啼。婚姻聘好,酒食晏召,送往迎来,不问家之有无。曰:吾惧为人笑也。文之敝至于是乎?非独吾吴,天下犹是也。

      庄氏居吾里中,独以朴素自好。务本力业,供役于县,为王家良民。德实自树立门户,而德诚赘王氏,皆以敦厚为人所信爱。此殆流风末俗所浸灌而未及者。其可不深自爱惜,以即其所谓实,而勿事于饰;求其所谓诚,而勿事于浮!礼失而求之野,吾犹有望也。

  • 与陆太常书

      前在京师,天下士待选吏部者几千人,莫不相庆幸,以为当今选用至公,请托不行。士以赇通者,无道进,海内清平可望,以陆公之在铨曹也。及执事为太常,寻以言罢。天下之士,莫不觖然失望。

      仆山野愚迂之人,居京师,不知造请。而吏部门第严扃,虽有敬仰之心,亦无繇而至焉。幸拜今命于内廷,始得望见,又得随行于露寒、鳷鹊之间,执事不鄙,为道生平相知之素,及相汲引之意,言虽不行,而受执事之赐多矣。

      执事又过称其文有司马子长之风。子长更数千年,无人可及,亦无人能知之。仆少好其书,以为独有所悟,而怪近世数代之史,卑鄙凡猥,不足复自振。尝有志规模前人之述作,稍为删定,以成一家之言,而汩没废弃。今老矣,英尺此事遂已也。瞻望咫尺,未遑诣见。岁忽云暮,感怆知己之言,特人申候,草草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