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大全
-
《 遂初堂记 》
宋尤文简公,尝爱孙兴公《遂初赋》,而以遂初名其堂。崇陵书扁赐之。在今无锡九龙山之下。公十四世孙质,字叔野,求其遗址,而莫知所在。自以其意规度于山之阳,为新堂,仍以遂初为匾,以书来求余之
按兴公尝隐会稽,放浪山水,有高尚之志,故为此赋。其后涉历世涂,违其夙好,为桓温所讥。文简公历仕三朝,受知人主,至老而不得去。而以遂初为况,若有不相当者。昔伊尹、傅说、吕望之徒,起于胥靡耕钓,以辅相商、周之主,终其身无复隐处之思。古之志得道行者,固如此也。惟召公告老,而周公留之日:“汝明勖偶王,在宜,乘兹大命,惟文王德,丕承无疆之恤。”当时君臣之际可知矣。后之君子,非复昔人之遭会,而义不容于不仕。及其已至贵显,或未必尽其用,而势不能以遽去。然其中之所谓介然者,终不肯随世俗而移易。虽三公之位,万钟之禄,固其心不能一日安也。则其高世遐举之志,宜其时见于言语文字之间,而有不能自己者。当宋皇桔、治平之时,欧阳公位登两府,际遇不为不隆矣,今读其《思颍》之诗,《归田》之录,而知公之不安其位也。况南渡之后,虽孝宗之英毅,光宗之总揽,远不能望盛宋之治,而崇陵末年,疾病恍惚,宫闱戚畹,干预朝政,时事有不可胜道者矣。虽然,二公之言已行于朝廷,当世之人主不可谓不知之,而终不能默默以自安。盖君子之志如此。
公殁至今四百年,而叔野能修复其旧,遗构宛然。无锡,南方士大夫入都孔道,过之者登其堂,犹或能想见公之仪刑。而读余之言,其亦不能无概于中也已。
-
《 周弦斋寿序 》
弦斋先生居昆山之千墩浦上,与吾母家周氏居相近也。异时周氏诸老人皆有厚德,饶于积聚,为子弟延师,曲有礼意。而先生尝为之师,诸老人无不敬爱。久之,吾诸舅兄弟,无非先生弟子者。余少时,见吾外祖与先生游处,及吾诸舅兄弟之从先生游。今闻先生老而强壮如昔,往来千墩浦上,犹能步行十馀里。每余见外氏从江南来,言及先生,未尝不思少时之母家之室屋井里森森如也,周氏诸老人之厚德浑浑如也,吾外祖之与先生游处恂恂如也,吾舅若兄弟之从先生游龂龂如也。今室屋井里,非复昔时矣;吾外祖诸老人,无存者矣;舅氏惟长舅存耳,亦先生之弟子也,年七十馀矣。兄弟中,河南行省参知政事子和最贵显,亦已解组而归,方日从先生于桑梓之间。俯仰今昔,览时事之变化,人生之难久长如是,是不可不举觞而为之贺也。 嘉靖丁巳某月日,先生八十之诞辰。子和既有文以发其潜德,余虽不见先生久,而少时所识其淳朴之貌,如在目前。吾弟子静复来言于予,亦以予之知先生也。先生名果,字世高,姓周氏,别号弦斋云。
-
《 自刘家河将出海口风雨还天妃官二首 其一 》
到海忽雷雨,高云起崔巍。纷披船幕湿,错落酒杯飞。
波浪半天黑,神龙助风威。探遐方未极,初意遂已非。
无缘觐海若,稽首乞天妃。愿为一日晴,令我揽光辉。
-
《 自刘家河将出海口风雨还天妃官二首 其二 》
八月尚徂暑,白露未为霜。云物结蒸郁,雨势恣淋浪。
江水竞飞溢,螭龙争回翔。金枢浴大明,此夜不可望。
极目观冥涨,天际何微茫!直恨非西风,吹我到扶桑。
-
《 宝应县阻风 》
夜泊淮阴城,蚤向淮南路。理棹逢西风,猖狂恣号怒。
清河千里中,东风日相误。祈此一日风,终竟不可遇。
苍天岂有心,莫可诘其故。但看北去舟,凌风如飞渡。
翻为去人快,顿忘吾所务。淼淼湖披深,今日何可渡?
-
《 送衰太守之兴都 》
青阳降江水,万灵朝汉东。先皇昔南狩,乐饮庆善官。
父老拜赐复,歌儿如沛中。忽忽二十载,百姓号胡弓。
奈何长陵令,犹告杼柚空。袁侯忠孝姿,为吏称明公。
当宁选良牧,玺书特褒祟。行为解苛娆,恺悌扬仁风。
千年护陵寝,远与丰、镐同。
-
《 颂任公四首 其三 》
落日孤城战尚赊,遥瞻楚幕有栖鸦。将军真肯分甘苦,士卒何人敢恋家!
-
《 金山寺 》
长江涌块石,万古江中浮。倚空结危构,凌波成奇游。
僧呼鼋鼍出,客指蛟龙湫。云开钟山岑,日映扶桑洲。
海峰三数点,甫北一航舟。百年战争息,江水此安流。
-
《 濠梁驿 》
崎岖江北道,复此渡淮水。策马向广原,苍茫见帝里。
葱葱绿树陵,郁郁紫云起。日炤城上楼,寒鸦飞高埤。
原野何萧条,旷望弥百里。当时侯与王,此地常累累。
今惟负贩人,亭午倚虚市。空然八尺躯,短褐饥欲死。
当时兴王佐,未遇亦如此。
-
《 海上纪事十四首 其十一 》
海岛蛮夷亦爱琛,使君何苦遁逃深。逢倭自有全身策,消得床头一万金。
-
《 京邸有怀 》
帝国云天上,乡关渺何许?城头日色黄,隔壁闻吴语。
忽忽有所思,默默久延伫。人情别离好,共处谁怜汝?
-
《 题二鱼图 其二 》
蓬莱海水千丈起,何年得道乘飞鲤。不如扁舟向五湖,欲学养鱼寻范蠡。
-
《 偶成四绝 其三 乞贷 》
西窗睡觉日方曛,坐见青山起暮云。剩得少年狂易在,向人犹自说刘殷。
-
《 偶成四绝 其四 忤逆 》
推山调达自相加,满眼婆提与夜叉。为爱如来深法坐,飞来箭镞是莲花。
-
《 隆庆元年上幸太学赐六馆诸生宝钞陆启明与赐见分数楮 》
万乘临雍拜素王,亲颁宝楮遍胶黉。自怜不与桥门外,隔岁来分邻女光。
-
《 海上纪事十四首 其四 》
避难家家尽买舟,欲留团聚保乡州。淮阴市井轻韩信,举手揶揄笑未休。
-
《 海上纪事十四首 其九 》
半遭锋镝半逃生,一处烽烟处处惊。听得民间犹笑语,催科且喜一时停。
-
《 畏垒亭记 》
自昆山城水行七十里,曰安亭,在吴淞江之旁。盖图志有安亭江,今不可见矣。土薄而俗浇,县人争弃之。
予妻之家在焉,予独爱其宅中闲靓,壬寅之岁,读书于此。宅西有清池古木,垒石为山;山有亭,登之,隐隐见吴淞江环绕而东,风帆时过于荒墟树杪之间;华亭九峰,青龙镇古刹、浮屠,皆直其前。亭旧无名,予始名之曰“畏垒”。
《庄子》称,庚桑楚得老聃之道,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智者去之,其妾之絜然仁者远之。臃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三年,畏垒大熟。畏垒之民,尸而祝之,社而稷之。
而予居于此,竟日闭户。二三子或有自远而至者,相与讴吟于荆棘之中。予妻治田四十亩,值岁大旱,用牛挽车,昼夜灌水,颇以得谷。酿酒数石,寒风惨栗,木叶黄落;呼儿酌酒,登亭而啸,忻忻然。谁为远我而去我者乎?谁与吾居而吾使者乎?谁欲尸祝而社稷我者乎?作《畏垒亭记》。
-
《 甲寅十月纪事 其二 》
经过兵燹后,焦土遍江村。满道豺狼迹,谁家鸡犬存?
寒风吹白日,鬼火乱黄昏。何自征科吏,犹然复到门?
-
《 丙辰自南宫下第还避倭往来无定居亲交少至独有一二同志时来问学 》
江乡卜筑又城皞,春去秋来似雁臣。总是寂寥扬子宅,如何更有问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