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旅居东都的两年中,我所经历的那些诡诈之事,最使人厌恶。
野人对膻厌,蔬食常不饱。
我是个居住在郊野民间的人,但对于发了臭的牛羊肉,也是不吃的,即使常常连粗食都吃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难道我就不能吃青精饭,使脸色长得好一些吗?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我感到最困难的是缺乏炼金丹的药物(原材料),在这深山老林之中,好像用扫帚扫过了一样,连药物的痕迹都没有了。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您这个朝廷里才德杰出的人,脱身金马门,独去寻讨幽隐。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我也要离开东都,到梁宋去游览,到时我一定去访问您。
二年客¹东都,所历²厌³机巧⁴。
¹客:旅居他乡。²东都:隋置,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废。公元628年(唐贞观二年),号洛阳宫,公元657年(唐显庆二年),诏改东都。历:经过。³厌:厌恶。⁴机巧:诡诈。
野人对¹膻(shān)腥(xīng)²,蔬食常不饱。
¹对:对头,敌手。²膻腥:则臭味弗投。
岂¹无²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¹岂:难道。²无:没有。
苦¹乏大药²资,山林迹如扫。
¹苦:因某种情况而感到困难。²大药:道家的金丹。青精不如大药,叹避世引年之无术也。
李侯金闺(guī)¹彦(yàn)²,脱身事幽讨³。
¹金闺:金马门的别称,亦指封建朝廷。²彦:旧时士的美称。³幽讨:谓寻讨幽隐。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yáo)草¹。
¹瑶草:仙草,也泛指珍异之草。
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天宝三年(744),杜甫三十三岁,居土娄陆浑山庄。五月,杜甫的继祖母范阳太君卒于陈留之私第,八月归葬洛阳首阳山。是时李白为高力士所谗,赐金放还。夏初,李白经游东都,杜甫与之相会于洛阳,赠诗当在此时。
《赠李白》是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前八句为自叙境况,后四句是对李白的诉说。虽为赠李白的诗,反倒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说诗人自己,最后四句才是对李白说的。该诗热情讴歌了李白的高洁志向,表达对污浊尘世的愤恨之情,流露出对李白的惺惺相惜之感,同时也含有对行藏出处抉择的困惑。
参考资料
1、姜海宽主编;孙宪周,杜保才副主编·《杜甫诗歌选读(祥注本)》: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