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大全

形式:
杂剧 文言文
  •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一攀折,引领望金扉。

  • 姑孰十咏

    姑孰溪
    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
    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
    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
    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

    丹阳湖
    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
    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
    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

    谢公宅
    青山日将瞑,寂寞谢公宅。
    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
    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
    唯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

    凌歊台
    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
    叠嶂列远空,杂花间平陆。
    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
    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

    桓公井
    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
    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
    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
    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澈?

    慈姥竹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望夫山
    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
    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
    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
    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

    牛渚矶
    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
    乱石流洑间,回波自成浪。
    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
    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

    灵墟山
    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
    伏炼九丹成,方随五云去。
    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
    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

    天门山
    迥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
    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
    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

  • 咏壁鱼

    鳞细粉光鲜,开书乱眼前。
    透窗疑漏网,落砚似流泉。
    潜穴河图内,吞钩乙字边。
    莫言鬐鬣小,食尽白蘋篇。

  • 咏鸳鸯

    鸳鸯离别伤,人意似鸳鸯。
    试取鸳鸯看,多应断寸肠。

  • 五美吟·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 有木诗八首·其八

    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
    花团夜雪明,叶剪春云绿。
    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
    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
    匠人爱芳直,裁截为厦屋。
    干细力未成,用之君自速。
    重任虽大过,直心终不曲。
    纵非梁栋材,犹胜寻常木。

  • 五美吟·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 樵夫词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 五美吟·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 咏雁

    早晚辞沙漠,南来处处飞。关山多雨雪,风水损毛衣。
    碧海魂应断,红楼信自稀。不知矰缴外,留得几行归。

  • 五美吟·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 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 小车行

    小车班班黄尘晚,夫为推,妇为挽。出门茫茫何所之?
    青青者榆疗吾饥。愿得乐土共哺糜。
    风吹黄蒿,望见垣堵,中有主人当饲汝。
    扣门无人室无釜,踯躅空巷泪如雨。

  • 徐文长传

      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

      一夕坐陶太史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急呼周望:“《阙编》何人作者,今邪古邪?”周望曰:“此余乡徐文长先生书也。”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盖不佞生三十年,而始知海内有文长先生,噫,是何相识之晚也!因以所闻于越人士者,略为次第,为《徐文长传》。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藉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摸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抄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

      梅客生尝寄予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 镜喻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目能见物,而不能见吾之面,假于镜而见焉。镜之贵不如目;镜不求于目,而目转求于镜。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镜何负于目哉!

      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也,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 一年两度伐枝柯,万木丛中苦最多。
    为国为民皆丝汝,却教桃李听笙歌。

  • 池上

    倚杖池边立,西风荷柄斜。
    眼明秋水外,又放一枝花。

  • 鸣雁行

    七月朔方雁心苦,联影翻空落南土。
    八月江南阴复晴,浮云绕天难夜行。
    羽翼劳痛心虚惊,一声相呼百处鸣。
    楚童夜宿烟波侧,沙上布罗连草色。
    月暗风悲欲下天,不知何处容栖息。
    楚童胡为伤我神,尔不曾任远行人。
    江南羽族本不少,宁得网罗此客鸟。

  • 美人对月

    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
    难将心事和人说,说与青天明月知。

  • 大梦谁先觉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