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春分时节,春雪纷飞的景象真罕见;一半绽放的桃花、李花都承受不住它的寒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雪花应该感到惭愧,怕落地之后被梅花识出来;就只好化作漫天飞舞的轻薄柳絮。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雪花不管司春之神专门负责春天之事;所以才将新奇精巧发挥成机谋。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从今以后,创造万物的造物主更加难以预料;即便天气越发暖和了,也要留着御寒的衣物啊。
雪入¹春分省²见稀³,半开桃李不胜威⁴。
¹入:过了。²省:回省。³稀:少,少见。⁴不胜威:经不起(春雪)的威力。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¹东君²专节物,故将³新巧发阴机⁴。
¹不分:不按常规行事,令人难以预料。²东君:主宰东方之神,暗指王安石等改革派。³故将:却又。⁴阴机:机巧,机谋。
从今造物¹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¹造物:创造万物的天神,暗指皇帝。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宋神宗赵顼熙宁六年(1073)春分(3月14日)后的一场雪,时苏轼左迁杭州通判。王安石变法,苏轼被稀里糊涂地卷入了变法,被纳入守旧派中,由于新旧两种势力的激烈争斗,变法运动就演成了党派之间的群斗,甚至发展到诬陷攻击、栽赃陷害的程度。苏轼清醒地看到,如果继续这样混战下去,必将重蹈庆历覆辙,于是主动上书朝廷,要求贬官杭州,这当然也是新派求之不得的事情。在熙宁三年,苏轼便出任了杭州通判。
《癸丑春分后雪》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四句就事论事,并不旁及别的事物;后四句借题发挥,暗含改革派图谋陷害诗人的意思,先是指责“不分东君”可以理解为王安石等执政者,那么“造物”是抱怨主政的宋神宗无疑。全诗蕴藉深远,透露出诗人对皇帝的不满和幽怨,抱怨当权者们耍阴谋陷害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