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大全

形式:
杂剧 文言文
  • 田南树园激流植楥

    樵隐俱在山,由来事不同。
    不同非一事,养疴丘园中。
    中园屏氛杂,清旷招远风。
    卜室倚北阜,启扉面南江。
    激涧代汲井,插槿当列墉。
    群木既罗户,众山亦当窗。
    靡迤趋下田,迢递瞰高峰。
    寡欲不期劳,即事罕人功。
    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
    赏心不可忘,妙善冀能同。

  • 丽人赋

      有客弱冠未仕,缔交戚里,驰骛王室,遨游许史。归而称曰:狭邪才女,铜街丽人,亭亭似月,嬿婉如春,凝情待价,思尚衣巾。芳逾散麝,色茂开莲。陆离羽佩,杂错花钿。响罗衣而不进,隐明灯而未前。中步檐而一息,顺长廊而回归。池翻荷而纳影,风动竹而吹衣。薄暮延伫,宵分乃至。出暗入光,含羞隐媚。垂罗曳锦,鸣瑶动翠。来脱薄妆,去留馀腻。沾粉委露,理鬓清渠。落花入领,微风动裾。

  • 有所思

    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
    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
    昆明当欲满,葡萄应作花。
    流泪对汉使,因书寄狭斜。

  • 孟门山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阨,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 早发定山

    夙龄爱远壑,晚莅见奇山。
    标峰彩虹外,置岭白云间。
    倾壁忽斜竖,绝顶复孤圆。
    归海流漫漫,出浦水溅溅。
    野棠开未落,山樱发欲然。
    忘归属兰杜,怀禄寄芳荃。
    眷言采三秀,徘徊望九仙。

  • 同谢谘议咏铜雀台

    穗帷飘井干,樽酒若平生。
    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
    芳襟染泪迹,婵媛空复情。
    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

  • 春夕早泊和刘谘议落日望水诗

    旅人嗟倦游,结缆坐春洲。
    日暮江风静,中川闻棹讴。
    草光天际合,霞影水中浮。
    单舻时向浦,独楫乍乘流。
    娈童泣垂钓,妖姬哭荡舟。
    客心自有绪,对此空复愁。

  •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 门有车马客行

    门有车马客,问君何乡士。
    捷步往相讯,果得旧邻里。
    凄凄声中情,慊慊增下俚。
    语昔有故悲,论今无新喜。
    清晨相访慰,日暮不能已。
    欢戚竞寻叙,谈调何终止。
    辞端竟未究,忽唱分途始。
    前悲尚未弭,后戚方复起。
    嘶声盈我口,谈言在我耳。
    “手迹可传心,愿尔笃行李。”

  • 芳树

    绿树始摇芳,芳生非一叶。
    一叶度春风,芳芳自相接。
    色杂乱参差,众花纷重叠。
    重叠不可思,思此谁能惬。

  • 东飞伯劳歌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 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 岭表赋

      见五渎之东写,睹六水之南驰,挥灵海之委输,孰石穴之永归。

      若乃长山款跨,外内乖隔,下无伏流,上无夷迹,麕兔望冈而旋归,鸿雁睹峰而反翮。既陟麓而践坂,遂升降於山畔。顾后路之倾巘,眺前磴之绝岸。看朝云之抱岫,听夕流之注涧。罗石棋布,怪谲横越。非山非阜,如楼如阙。斑采类绣,明白若月。萝蔓绝攀,苔衣流滑。

  • 春赋

      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开上林而竞入,拥河桥而争渡。

      出丽华之金屋,下飞燕之兰宫。钗朵多而讶重,髻鬟高而畏风。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影来池里,花落衫中。

      苔始绿而藏鱼,麦才青而覆雉。吹箫弄玉之台,鸣佩凌波之水。移戚里而家富,入新丰而酒美。石榴聊泛,蒲桃酦醅。芙蓉玉碗,莲子金杯。新芽竹笋,细核杨梅。绿珠捧琴至,文君送酒来。

      玉管初调,鸣弦暂抚。《阳春》《渌水》之曲,对凤回鸾之舞。更炙笙簧,还移筝柱。月入歌扇,花承节鼓。协律都尉,射雉中郎。停车小苑,连骑长杨。金鞍始被,柘弓新张。拂尘看马埒,分朋入射堂。马是天池之龙种,带乃荆山之玉梁。艳锦安天鹿,新绫织凤凰。

      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边多解神。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镂薄窄衫袖,穿珠帖领巾。百丈山头日欲斜,三晡未醉莫还家。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

  • 秋夜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
    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
    北窓轻幔垂,西户月光入。
    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
    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

  • 割席断交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 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诗

    客心愁日暮,徙倚空望归。
    山烟涵树色,江水映霞晖。
    独鹤凌空逝,双凫出浪飞。
    故乡千余里,兹夕寒无衣。

  • 鹦鹉灭火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贵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日,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行,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 同柳吴兴何山集送刘余杭

    王孙重离别,置酒峰之畿。
    逶迤川上草,参差涧里薇。
    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
    檐端水禽息,窗上野萤飞。
    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

  • 群鹤咏

    八风儛遥翮,九野弄清音。
    一摧云间志,为君苑中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