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形式:
杂剧 文言文
  • 赋得荷诗

    秋衣行欲制。
    风盖渐应欹。
    若有千年蔡。
    须巢但见随。

  • 周祀圜丘歌 雍乐

    礼将毕。
    乐将阑。
    回日辔。
    动天关。
    翠凤摇。
    和鸾响。
    五云飞。
    三步上。
    风为驭。
    雷为车。
    无辙迹。
    有烟霞。
    畅皇情。
    休灵命。
    雨留甘。
    云余庆。

  • 周祀方泽歌 昭夏

    曰若厚载。
    钦明方泽。
    敢以敬恭。
    陈之玉帛。
    德包含养。
    功藏灵迹。
    斯箱既千。
    子孙则百。

  • 周祀五帝歌 配帝舞

    帝出于震。
    苍德于神。
    其明在日。
    其位居春。
    劳以定国。
    功以施人。
    言从配祀。
    近取诸身。

  • 周宗庙歌 皇夏

    南河吐云气。
    北斗降星辰。
    百灵咸仰德。
    千年一圣人。
    书成紫微动。
    律定凤凰驯。
    六军命西土。
    甲子陈东邻。
    戎衣此一定。
    万里更无尘。
    烟云同五色。
    日月并重轮。
    流沙既西静。
    蟠木又东臣。
    凯乐闻朱鴈。
    铙歌见白麟。
    今为六代祀。
    还得九疑宾。

  • 赋得集池雁诗

    逢风时迥度,逐侣乍争飞。犹忆方塘水,今秋已复归。

  • 周祀五帝歌 配帝舞

    金行秋令。
    白帝朱宣。
    司正五雉。
    歌庸九川。
    执文之德。
    对越彼天。
    介以福祉。
    君子万年。

  • 周祀五帝歌 配帝舞

    以炎为政。
    以火为官。
    位司南陆。
    享配离坛。
    三和实俎。
    百味浮兰。
    神其茂豫。
    天步艰难。

  • 赋得集池鴈诗

    逢风时逈度。
    逐侣乍争飞。
    犹忆方塘水。
    今秋已复归。

  • 周祀五帝歌 黄帝云门舞

    三光仪表正。
    四气风云同。
    戊已行初历。
    黄钟始变宫。
    平琮礼内镇。
    阴管奏司中。
    斋坛芝晔晔。
    清野桂冯冯。
    夕牢芬六鼎。
    安歌韵八风。
    神光乃超忽。
    嘉气恒葱葱。

  • 周祀五帝歌 配帝舞

    地始坼虹始藏。
    服玄玉居玄堂。
    沐蕙气浴兰汤。
    匏器洁水泉香。
    陟配彼福无疆。
    君欣欣此乐康。

  • 周宗庙歌 昭夏

    永维祖武。
    潜庆灵长。
    龙图革命。
    凤历归昌。
    功移上墋。
    德耀中阳。
    清庙肃肃。
    猛虡煌煌。
    曲高大夏。
    声和盛唐。
    牲牷荡涤。
    萧合馨香。
    和銮戾止。
    振鹭来翔。
    永敷万国。
    是则四方。

  • 镜赋

      天河渐没,日轮将起。燕噪吴王,乌惊御史。玉花簟上,金莲帐里。始折屏风,新开户扇。朝光晃眼,早风吹面。临桁下而牵衫,就箱边而著钏。宿鬟尚卷,残妆已薄。无复唇珠,才馀眉萼。靥上星稀,黄中月落。

      镜台银带,本出魏宫。能横却月,巧挂回风。龙垂匣外,凤倚花中。镜乃照胆照心,难逢难值。镂五色之盘龙,刻千年之古字。山鸡看而独舞,海鸟见而孤鸣。临水则池中月出,照日则壁上菱生。

      暂设妆奁,还抽镜屉。竞学生情,争怜今世。鬓齐故略,眉平犹剃。飞花塼子,次第须安。朱开锦蹹,黛蘸油檀。脂和甲煎,泽渍香兰。量髻鬓之长短,度安花之相去。悬媚子于搔头,拭钗梁于粉絮。

      梳头新罢照著衣,还从妆处取将归。暂看弦系,悬知缬缦。衫正身长,裙斜假襻。真成个镜特相宜,不能片时藏匣里,暂出园中也自随。

  • 燕歌行

    代北云气昼昏昏,千里飞蓬无复根。
    寒雁丁丁渡辽水,桑叶纷纷落蓟门。
    晋阳山头无箭竹,疏勒城中乏水源。
    属国征戍久离居,阳关音信绝能疏。
    愿得鲁连飞一箭,持寄思归燕将书。
    渡辽本自有将军,寒风萧萧生水纹。
    妾惊甘泉足烽火,君讶渔阳少阵云。
    自从将军出细柳,荡子空床难独守。
    盘龙明镜饷秦嘉,辟恶生香寄韩寿。
    春分燕来能几日,二月蚕眠不复久。
    洛阳游丝百丈连,黄河春冰千片穿。
    桃花颜色好如马,榆荚新开巧似钱。
    蒲桃一杯千日醉,无事九转学神仙。
    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

  • 周祀五帝歌·青帝云门舞

    甲在日,鸟中星。
    礼东后,奠苍灵。
    树春旗,命青史。
    候鴈还,东风起。
    歌木德,舞震宫。
    泗滨石,龙门桐。
    孟之月,阳之天。
    亿斯庆,兆斯年。

  • 送同年孟与时之任成都序

      安定孟与时,与余同年进士,而以余年差长,常兄事之。余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与时独心推让之,出于其意诚然也。与时以选为成都推官,余亦为令越中,将别,无以为与时赠者。惟推府为郡司理,儒者能道,前世论刑之说详矣。余读尚书古文:​“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此今世所用孔氏书语也。而伏生今文以恤为证,汉儒传之。而太史公本纪云:​“惟刑之静哉。”静即谧也。自古论刑取其要,未有静之一言为至。此真圣人之语,余以是为与时告焉。

      余生吴中,独以应试经行齐、鲁、燕、赵之郊,尝慕游西北,顾无繇而至。与时自安定往来长安中,又从太行山以来京师,今又官蜀中,行邛崃九折坂,览剑阁、石门之胜,岂不亦壮哉!昔王介甫初仕大名为司理,而韩魏公为守。尝告以“君年少,当读书,不宜专以吏事。”而介甫实未尝不读书也。以此恨韩公为不知己,而韩公之意则美矣。故余于与时,尤望于吏治之暇,无忘学古之功。

      孔子曰:​“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往时张文隐公尝为余言,今时人材,惟赵孟静在史馆难得。嘉靖二十九年,虏骑薄都城。公卿会内廷,赵先生独申大议,至廷骂阿党,风节凛燃,有汲长孺所不及者。京师人至今能道之。赵先生,成都人也。余故为文隐公所知,而赵先生以是亦知余。顾无繇一见之。士之相知,岂在于见不见哉?然余怀之久矣。而羡与时之获见先生也。而又以喜与时之得师也。

  • 赠太府思翁黄公序

      太府黄公,由省署来守吴兴。期年而百姓服从其教令,有君师之尊,有父母之爱。于是岁之七月二十有八日,当公岳降之辰,郡之士民,咸造在庭,为公荐万年之觞。有光为其属邑之长城,且当代去,而邑之士民以有光尚有一日之留,其于事上之礼,尤不可废,咸叩头以请。遂于是日,率吏民,从六邑之长,拜贺于庭。 余观于吴兴之士民,意其犹有古跻公堂以上寿之风也。惟仕宦以治民为难,而俗之美恶剧易,尤有大相什伯而不能以同者。至论所以治之,不过刚、柔二用而已。然二者出于人之性,有不能易者。自皋陶言九德,而周公亦云“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要之刚者不能抑而为柔,柔者不能矫而为刚,惟有常之吉士用之,则无不宜。自昔圣人之世,人才之偏已如此,亦期于治而已。太公、伯禽,同受周公之命,以之齐、鲁,而其所以为之者,遂迥然不同,而其后二国之治亦以大异。然当齐、鲁之初,岂不皆谓之同沐圣人之化者也。前汉治民,如赵、张、三王、黄次公、龚少卿、薛赣君、朱子元之徒,皆卓然有闻。考其行事,何可一概而论乎?独怪梁相州初以惠爱为先,当开皇迫急之时,遂用不能见谴,及再请为郡,即以一切立名声,岂不谓之“诡遇而获禽”者欤?今公为郡,如相州之俗,而独处刚柔之中,不见改为,而民情大服,其贤于古远矣。 有光不佞,二载为吏,往来苕、霅之上,仰卞山之高,缅怀苏长公之高风,邈不可追。兹乃得贤太守而事之,不幸遂迁以去,方已决归田之计。有光家在姑苏,而姑苏本与吴兴为一。有光自此虽不得奉承教令,为公属城之吏,而歌咏太平,尚得为公击壤之民也。因为之序云。

  • 清泉铭并序

      昆山司训袁先生,宜春人,名丰,字某,别自号清泉子,盖其居地名马领清泉云。予考袁郡图经,有大袁山、小袁山,相传汉高士袁京隐于其下,后人以名其山。又别有袁岭,以为袁闳尝所隐处。闳,汝南公族,无繇至此,史称其晦迹乱世,自投深林,其至袁岭,或当在延熹以前耶?世谓袁州之袁,皆京之后世子孙也。今先生自托于清泉,夫安知数百年后,清泉不复姓袁也耶?何豫章山水之多袁也。先生云,清泉发马领,演迤而东,过其居之南,出虎狼东冈。冈之南为石镜云峰,峰之东为南峰。南峰隔清泉,道适与其居相对,而马领在其西,往往有庵院林木,泉水流布,灌田数百顷。予爱其清泉之名,为之铭曰: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动溶无形,孰能识窥。泚泚之泉,见于山下。我仪其德,宿污以化。

  • 顾南岩先生寿序

      夫富、贵、寿三者,天地庞厚之气之所积也。其来也恒参差而不齐,而人之值之也,虽一家之中,父子兄弟之亲,血脉气息之相属,可以言语教戒而同者,而唯是三者为不可期。有厚于富而薄于贵与寿,有厚于贵而薄于富与寿,有厚于寿而薄于富与贵,有厚于富与贵而薄于寿,有厚于富与寿而薄于贵,有厚于贵与寿而薄于富。有聚焉,有散焉,有平均以等授焉。时其平均也,而或富或贫,或贵或贱,或寿或不寿。时其散也,而皆贫皆贱皆不寿。时其聚也,而皆贵皆富皆寿。此造化之微,倏忽迁徙,以此鼓舞人世。而世乃以有心者窥之,憧憧焉疑其既往,而意其方来,此余之所未喻也。 若吾崑顾氏之盛,殆所谓时其聚者邪?自大宗伯以文章魁天下,将跻台鼎,其馀横金衣绯者,尚二三人,崑之言贵者,必曰顾氏。甲第连埒,宗亲子弟被服华绮,千人聚食,崑之言富者,必曰顾氏。自桂轩先生以耆年为乡邦之望,其后寿考,世有其人,崑之言寿者,亦必曰顾氏。今南岩先生以桂轩之孙、宗伯从子,少膺乡荐,甫倅南昌,飘然赋归来之辞,不谓之不贵;优游于亭馆花木之间,不谓之不富;安居暇食,不亲药饵,不习导引,不谓之不寿。夫是三者,所谓不可期也,而聚于一家,又聚于一人之身,斯亦难矣。余未尝通介绍于先生,然尝闻其贤,而私心识之。间独窃叹,以为先生藉家世之盛,而又三者参会。夫人子之于亲,苟唯布褐菽水以为养,虽有颜渊之仁,曾参之志,亦当不能无缺然之意。有如先生者,乃夫人所愿于其亲而不可得者也,于是可以寿矣。 今年,先生寿七十。邑学诸生咸往为贺,俾余叙之。余惟桂轩先生与高大父为延龄会,世通姻好。高大父寿八十五,作高玄嘉庆堂,大宗伯实为之记,则余于先生之文,亦何可辞也。

  • 戴素庵七十寿序

      戴素庵先生,与吾父同入学宫为弟子员,同为增广生,年相次也。皆以明经工于进士之业,数试京闱,不得第。予之为弟子员也,于班行中见先生辈数人,凝然古貌,行坐不敢与之列,有问则拱以对;先生辈亦偃然自处,无不敢当之色。会予以贡入太学,而先生犹为弟子员。又数年,乃与吾父同谒告而归也。 先生家在某所,渡娄江而北,有陂湖之胜,裕州太守龚西野之居在焉。裕州与先生为内外昆弟,然友爱无异亲昆弟;一日无先生,食不甘,寝不安也。先生尝遘危疾,西野行坐视先生而哭之,疾竟以愈,日相从饮酒为欢。盖龚氏之居,枕傀儡荡,溯荡而北,重湖相袭,汗漫沉浸,云树围映,乍合乍开,不可穷际,武陵桃源无以过之。西野既解缨组之累,先生亦释弦诵之负,相得于江湖之外,真可谓肥遁者矣。其后西野既逝,先生落然无所向,然其子上舍君,犹严子弟之礼,事先生如父在时。故先生虽家塘南,而常游湖上为多。 今年,先生七十。吾族祖某,先生之子婿也,命予以文。为言先生平生甚详,然皆予之素所知者也。因念往时在乡校中,先生与家君已追道前辈事,今又数年,不能复如先生之时矣。俗日益薄,其间有能如龚裕州之与先生乎?而后知先生潜深伏隩,怡然湖水之滨,年寿乌得而不永也?先生长子某,今为学生。而馀子皆向学,不坠其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