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形式:
杂剧 文言文
  • 郊庙歌辞。享惠昭太子庙乐章。亚献终献

    重轮始发祥,齿胄方兴学。冥然升紫府,铿尔荐清乐。
    奠斝致馨香,在庭纷羽籥.礼成神既醉,仿佛缑山鹤。

  • 洞仙歌

    春衣初试,映湖光脉脉。记得罗衫一痕碧。正鱼龙,曼衍莺燕纷纭,原不合,悄向众中怜惜。

    已令君识面,又不关情,此境迷离信难觅。谁遣杏花媒,噈使游蜂,句引去,寻春油壁。

    不埋怨湖山惹相思,反画出、湖山教人思忆。

  • 和菱溪石歌

    滁州信至诧双石,云初得自菱水滨。长篇称夸语险绝,欲使来者不复言。

    画图突兀亦颇怪,张之屋壁惊心魂。麒麟才生头角异,混沌虽死窍凿存。

    琅邪之郡偏且僻,得石固可骇众观。予尝飞帆入震泽,穷探异境登龟鼋。

    居民百户石为业,日夜采琢山不贫。山前森列战白浪,犹似万百铁马群。

    雨昏浪打岁月古,千株万穴僵复奔。自嗟才力本衰弱,安敢抵敌为之文。

    况兹出产极易致,乡俗见惯不甚尊。彼以至少合贵重,胡为久弃如隐沦。

    偶逢积识见奖拔,众目今乃称奇珍。百人拥持大车载,城市观走风涛翻。

    立于新亭面幽谷,共为澡刷泥沙痕。凉泉下照嘉树阴,翠影澄澹留烟云。

    褒以篇章绘缣素,积岁汨没一旦伸。苟非高贤独赏激,终古弃卧于穷津。

    世人爱憎逐兴废,使我吟叹伤精神。

  • 演化琴德素高昔尝供奉先帝闻予所藏宝琴而挥弄不忍去因为作歌以写其意云

    双塔老师古突兀,索我瑶琴一挥拂。风吹仙籁下虚空,满坐沈沈竦毛骨。

    按抑不知声在指,指自不知心所起。节奏可尽韵可收,时于疏澹之中寄深意。

    意深味薄我独知,陶然直到羲皇世。曲终瞑目师不言,忽言昔常奉至尊。

    祥符天子政多暇,诏求绝艺传中阍。紫宸仗退霜日红,随鞭入对蓬莱宫。

    平戎一弄沃舜聪,貂珰壁立亦动容。紫兰之袍出禁府,声华一日千门通。

    今来老病卧泽国,赏音不遇前事空。一双玉鹤天上飞,人间但见枯死桐。

    幸逢宝器惬心手,因声感旧涕洒胸。顾我踟蹰不忍去,将行更欲留悲风。

  • 劝酒歌赠乔边偕

    蜡梅开花酝香发,亲戚携觯造门闼。造门闼,来劝翁,念翁遁迹楚云东。

    皂帽布裙临大海,芦花蒲叶多清风。清风萧萧,尘起奈何?

    未若蚁浮鹦鹉螺,由来酒乡可避世,请翁听我《劝酒歌》。

    烛花漾漾酒满瓢,雪飞入檐见酒消。瓢与杓,引翁尝,念翁辛苦容貌苍。

    汾河恒岳家乡远,吴树淮堤歌思长。长歌复短歌,古调清泠泠,不如浊醪注瓦瓶。

    由来醒者多智虑,劝翁一醉安性灵。桑田变易城市改,翁家书卷年年在。

    东壁卷,西壁书,中间惟应置酒壶。莱衣芰裳膝前侍,伟节慈明天下无。

    门户须开,明月欲来,瓮中又漉新熟醅。有书有子愿已足,翁不痛饮胡为哉!

  • 哀羊裘为孙八赋

    孙八壮年已白头,十年歌哭古扬州。
    囊底黄金散已尽,笥中存一羔羊裘。
    晨起雪渚渚,取裘覆儿女;
    亭午号朔风,儿持衣而翁。
    风声雪片夜满牖,殷勤自解护阿妇。
    裘之温暖诚足珍,不得众身为一身。
    吁嗟乎,长安天子非故人,羊裘冷落对邗水。
    他年姓字齐严光,今日饥寒累妻子。

  • 杂曲歌辞。大酺乐

    圣后乘乾日,皇明御历辰。紫宫初启坐,苍璧正临春。
    雷雨垂膏泽,金钱赐下人。诏酺欢赏遍,交泰睹惟新。
    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伐鼓撞钟惊海上,
    新妆袨服照江东。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大德不官逢道泰,天长地久属年丰。

  • 临场歌

    掾豺隶狼,新例临场;十日东淘,五日南梁。
    趋役少迟,场吏大怒;骑马入草,鞭出灶户。
    东家贳醪,西家割彘;殚力供给,负却公税。
    后乐前钲,鬼咤人惊;少年大贾,币帛将迎。
    帛高者止,与笑月下;来日相过,归比折价。
    笞挞未歇,优人喧阗;危笠次第,宾客登筵。
    堂上高会,门前卖子;盐丁多言,箠折牙齿。

  •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保大舞

    於穆文考,圣神昭章。肃勺群慝,含光远方。
    万物茂遂,九夷宾王。愔愔云韶,德音不忘。

  •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广运舞

    於赫皇祖,昭明有融。惟文之德,惟武之功。
    河海静谧,车书混同。虔恭孝飨,穆穆玄风。

  • 赋得妾薄命

    草绿长门掩,苔青永巷幽。
    宠移新爱夺,泪落故情留。
    啼鸟惊残梦,飞花搅独愁。
    自怜春色罢,团扇复迎秋。

  • 伊洛节上人寓浯溪中宫寺作溪月亭诸人咸赋诗辄留鄙句

    结亭临大江,浯溪出其侧。道人傍溪月,月照溪逾碧。

    当知月在天,分身千百亿。此月有亏盈,我心本澄寂。

    合眼听溪声,开眼见溪色。声色两不留,我心何处觅。

    梦觉月在窗,还如旧知识。

  • 季微季晖昆仲相继见访风姿议论皆慨然有祖风季晖仍出佳篇见贻语极不凡且云即往山中读书作诗送行

    吾乡顾虎头,千里飞食肉。名参庆历贤,罪入元祐录。

    堂堂想仪刑,凛凛见眉目。百年议论定,奇祸反为福。

    森然见诸孙,刻励如白屋。我观宣和间,权倖互当轴。

    一时名家子,半为阉宦辱。暂时得富贵,卑贱等厮仆。

    君家贤伯仲,抗志守先躅。幽情寄铅椠,雅尚在松竹。

    僧房忍朝饥,雪牖耽夜读。访我五松山,怀袖粲珠玉。

    嗟予久放浪,岁晚守穷独。闭门雀可罗,三径草常绿。

    依山结衡茅,一饭共脱粟。呼儿具□□,山肴杂野蔌。

    对桉笑复颦,负我十围腹。去去乐琴书,山中芋魁熟。

  • 迎山阁为长庆寺登览之胜暇日携觞命友屡醉其上因赋此诗

    青山似幽人,那肯入城府。远碧横春空,秾绿浮天宇。

    常苦俗物遮,不得快观睹。何年敞层阁,轩豁开牖户。

    千岩劳顾揖,万壑随仰俯。飞腾若鹏鸾,盘踞状龙虎。

    翩翩垂翅翼,蜿蜿回肘股。朝来拄笏看,爽气逼檐庑。

    孤云时去来,寒月静吞吐。溪山自奇绝,信美真吾土。

    我老剩得闲,遇胜辄为主。朋簪俱莫逆,棋酒屡清聚。

    亦有支遁流,时来共挥麈。迎客如迎山,好事免嘲侮。

    常烹雨前茶,不打斋后鼓。从今赞公房,名字照千古。

  • 识仁篇

      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若心懈则有防,心苟不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待穷索?此道与物无对,大不足以名之,天地之用皆我之用。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须反身而诚,乃为大乐。若反身未诚,则犹是二物有对,以己合彼,终未有之,又安得乐?《订顽》意思,乃备言此体。以此意存之,更有何事?“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未尝致纤毫之力,此其存之之道。若存得,便合有得。盖良知良能元不丧失,以昔日习心未除,却须存习此心,久则可夺旧习。此理至约,惟患不能守。既能体之而乐,亦不患不能守也。

      刘蕺山曰:程子首识仁,不是教人悬空参悟,正就学者随事精察力行之中,先与识个大头脑所在,便好容易下工夫也。识得后,只须用葆任法,曰“诚敬存之”而已。而勿忘、勿助之间,其真用力候也。盖天理微妙之中,着不得一毫意见伎俩,与之凑泊。才用纤毫之力,便是以己合彼之劳矣,安得有反身而诚之乐。诚者,自明而诚之谓。敬者,一于诚而不二之谓。诚只是诚此理,敬只是敬此诚,何力之有!后人不识仁,将天地间一种无外之理,封作一膜看,因并不识诚敬,将本心中一点活泼之灵,滞作一物用,胥失之矣!良知良能是本心,昏昧放逸是习心。向来不识此理,故种种本心为习心用;今来既识此理,故种种习心为本心转。又何患不存之,又存而不能期月守也?此程子见道分明语也。乃先儒以为地位高者之事,非浅学可几,学者只合说“克己复礼为仁”。周海门先生深不然之,以为“不识仁而能复礼者无有”,是处极为有见。而顾泾阳先生则云:“学者极喜举程子识仁。但昔人是全提,后人只是半提。‘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此全提也。后人只说得‘浑然与物同体’,而遗却下句,此半提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不须防检,不须穷索’,此全提也。后人只说得‘不须’二句,而遗却上句,此半提也。”尤见卫道之苦心矣!

      又曰:朱子谓程子《识仁篇》乃地位高者之事,故《近思录》遗之。然“诚敬存之”四字,自是中道而立。

      又曰:《识仁》一篇,总只是状仁体合下来如此,当下认取,活泼泼地,不须着纤毫气力,所谓“我固有之”也。然诚敬为力,乃是无着力处。盖把持之存,终是人为;诚敬之存,乃为天理。只是存得好,便是诚敬,诚就是存也。存正是防检,克己是也;存正是穷索,择善是也。若泥不须防检穷索,则诚敬存之当在何处?未免滋高明之惑。子静专言此意,固有本哉!

      顾泾阳曰:程伯子曰“仁者浑然与物同体”,只此一语已尽,何以又云“义礼智信皆仁”也?始颇疑其为赘。及观世之号识仁者,往往务为圆融活泼,以外媚流俗而内济其私,甚而蔑弃廉耻,决裂绳墨,闪铄回互,诳己诳人,曾不省义礼智信为何物,犹偃然自命曰仁也,然后知伯子之意远矣!

      宗羲案:明道之学,以识仁为主,浑然太和元气之流行,其披拂于人也,亦无所不入,庶乎“所过者化”矣!故其语言流转如弹丸,说“诚敬存之”便说“不须防检,不须穷索”,说“执事须敬”便说“不可矜持太过”,惟恐稍有留滞,则与天不相似。此即孟子说“勿忘”,随以“勿助长”救之,同一埽迹法也。鸢飞鱼跃,千载旦暮。朱子谓:“明道说话浑沦,然太高,学者难看。”又谓:“程门高弟,如谢上蔡、游定夫、杨龟山,下稍皆入禅学去。必是程先生当初说得高了,他们只?见上一截,少下面着实工夫,故流弊至此。”此所谓程先生者,单指明道而言。其实不然。引而不发,以俟能者。若必鱼筌兔迹,以俟学人,则匠、羿有时而改变绳墨,彀率矣。朱子得力于伊川,故于明道之学,未必尽其传也。

      百家谨案:先遗献《孟子师说》解“必有事焉”:“此与明道识仁之意相合。‘正’是把捉之病,‘忘’是间断之病,‘助’是急迫之病。故曰‘不须防检,不须穷索’,‘未尝致纤毫之力’。盖存得好就是诚敬,诚敬就是存也。存正是防检,克己是也;存正是穷索,择善是也。若外此而为防检穷索,便是人为,未有不犯三者之病也。”

      百家又忆姜定庵先生希辙尝于其家两水亭问先遗献“学而时习”之解,答云:“《白虎通》云:‘学者,觉也,觉悟所未知也。’朱子曰:‘学之为言效也,总是工夫之名。’荀子所谓‘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以持养之’,皆是。然必有所指之的,则合其本体而已矣,明道之识仁是也。‘时习’者,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明道:‘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若心懈,则有防心;苟不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待穷索!’盖其间调停节候,如鸟之肄飞,冲然自得,便是‘说’也。”

  • 陈公廙园修禊事席上赋

    盛集兰亭旧,风流洛社今。坐中无俗客,水曲有清音。

    香篆来还去,花枝泛复沉。未须愁日暮,天际是轻阴。

  • 十一月二十八日陈令分寄梅花数枝为赋两绝句 其一

    幽香偏许夜深闻,冷蕊从来水外村。南地恨无霜雪伴,独将孤影照黄昏。

  • 十一月二十八日陈令分寄梅花数枝为赋两绝句 其二

    一枝淡静玉无痕,便觉萧娘气味村。旋汲清泉滋蓓蕾,小窗留待月微昏。

  • 海外实未尝见梅为赋一绝

    春日追游载酒堂,名园疑有野梅芳。篱边水畔无寻处,只向风前认暗香。

  • 别恨篇为方子公赋

    种得油麻未长,撇他李子何安。宝枕鸳离丝断,金炉鸭死灰残。

    忍啼一语两语,缠肠千端万端。总角痴儿騃女,接命朝饔晚餐。

    独自弓形吊影,谁人知煖知寒。天上人间地下,死难鬼难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