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大全
-
《 挽毕公权 》
才人声望压何刘,遽去修文白玉楼。
文字论交如一日,谿山回首竟千秋。
魂能填海终遗恨,土到成花亦含愁。
未至东皋先涕泪,于今不敢过西州。谪仙已自压尘寰,江上骑鲸去不还。
眼看邱原埋白骨,人余魂魄恋青山。
风流顿逐寒灰尽,名寿由来造物悭。
他日应闻湖海客,相逢犹在五城间。高台东望一凄然,秋树笼笼倍可怜。
方冀玉堂垂大业,徒劳白发哭新阡。
酒垆再对河山渺,燕子重来舍宇迁。
旧日登临携手地,长溪惟见水溅溅。人生速老苦如蚕,漫赋招魂望斗南。
三月父亡犹未殡,七旬祖在复何堪。
年年宿莽惟高冢,事事成家倚少男。
痴绝南溪金线柳,长条依旧拂寒潭。生将玉树委荆榛,海内谁能步后尘。
百绪俱劳肩重荷,小成宁足结终身。
死原宇宙难堪事,君自国家可惜人。
薤露一歌山色黯,燕齐名士尽沾巾。星河摇动夜黄昏,刻烛怀人素绪繁。
山上孤碑新涕泪,石头冷月旧精魂。
直将风雅沦千古,岂止萧条在一门。
幸有庭阶诸玉树,父书留得故香存。每逢雅集倍思君,议论丰标都不群。
抽尽文思真似茧,遗来墨气欲成云。
空花幻梦三生约,荒草斜阳六尺坟。
铩羽东归人不见,一声邻笛泪纷纷。仙人跨鹤白云乡,剑履虽遥姓字芳。
沦落只应悲老大,穷通元不系存亡。
枯蓬密掩麒麟冢,湿土长埋翰墨香。
君已成名我尚贱,未知生死更谁强。 -
《 喜雨口号 》
一夜松风撼远潮,满庭疏雨响潇潇。
陇头禾黍知何似?槛外新抽几叶蕉。 -
《 斗室 》
聊斋有屋仅容膝,积土编茅面旧壁。
丛柏覆阴昼冥冥,六月森寒类窟室。
卓午东阡课农归,摘签汗解尘烦息。
短榻信抽引睡书,日上南窗竹影碧。
怜我趁食三十年,辜负此君殊可惜。
垂老倦飞恋茅衡,心境闲暇梦亦适。
瘦儒相习能相安,与以广堂我不易。 -
《 赠妓之六 》
银烛烧残饮未休,红牙摧拍唱伊州。
灯前色授魂相与,醉眼横波娇欲流。 -
《 赠妓之八 》
华筵把酒醉吴姬,一曲扬州低翠眉。
堂上主人多妒忌,暗中为语杜分司。 -
《 听青霞吟诗 》
曼声发娇吟,入耳沁心脾。
如披三月柳,斗酒听黄鹂。 -
《 喜迁莺·岁暮作 》
藜烟袅袅,正浓点茶汤,热煮馎饦。官税不催,宿粮未尽,又喜妻孥安乐。终岁不知肉味,岁暮妄思馋嚼。鸡甫缚,儿童欢喜,磨刀霍霍。
一噱。红烛下,浊酒新篘,喧笑盈帘幕。娇女携壶,老荆涤盏,痒处倩儿搔着。稚子看灯不寐,榻上瓶瓯乱攫。此时节,料销金帐里,低斟浅酌。 -
《 伤顾青霞 》
吟声仿佛耳中存,无复笙歌望墓门。
燕子楼中遗剩粉,牡丹亭下吊香魂。 -
《 次韵答王司寇阮亭先生见赠 》
志异书成共笑之,布袍萧索鬓如丝。
十年颇得黄州梦,冷雨寒灯夜话时。 -
《 煎饼赋 》
古面食皆以饼名,盖取面水合并之义,若汤饼、蒸饼、胡饼之属,已见于汉魏间,至薄溲、薄持、安溲,牢丸,束晰赋及之,然不解其何物。齐俗则尚薄饼,昔高瓒卷大饼如庭柱,蜀赵氏合三斗面为一枚,是皆怪巧,当世即秘其传。惟明邱文庄进软饼于上而甘之,因以为名,是薄饼之制,其来已数代矣。独煎饼则合米豆为之,齐人以代面食。二月二日尤竞之,是时荐新葱,富者夹半咸肉,比户胥然。昔惟北齐主与石动筒,有卒律葛答之谜,而他不概见,岂非自古迄今,惟齐有之与?缘行于世者不远,故见之古者尤稀。康熙中齐亢肠甚,二麦辄数岁不登,则煎饼之有裨于民生,非鲜浅也,因为之赋。 煎饼之制,何代斯兴?溲合料豆,磨如胶饧,扒须两歧之势,鏊为鼎足之形,掬瓦盆之一勺,经火烙而滂澎,乃随手而左旋,如磨上之蚁行,黄白忽变,斯须而成。“卒律葛答”,乘此热铛。一翻手而覆手,作十百而俄顷。圆如望月,大如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似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若易之莜屑,则如秋练之辉腾。杂之以蜀黍,如西山日落返照而霞蒸,夹以脂膏相半之豚胁,浸以肥腻不二之鸡羹。晨一饱而达暮,腹殷然其雷鸣。借老饕之一啖,亦可以鼓腹而延生。若夫经宿冷毳,尚须烹调,或拭鹅脂,或假豚膏,三五重叠,炙赙成焦,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远飘。更有层层卷扫,断以厨刀,纵横历乱,绝似冷淘,汤合盐豉,末挫兰椒,鼎巾水沸,零落金条。时霜寒而水冻,佐小啜于凌朝。额涔涔而欲汗,胜金帐之饮羊羔。奈尔东人运蹇,奇荒相继,豆落南山,凝于珠粒。穷惨淡之经营,生凶荒之妙制。采绿口十于椒榆,渍浓液以杂治。带黎烟而携来,色柔滑而苍翠。野老于此,效得酱于仲尼,仿缩葱于侯氏。朵双颐,据墙茨,咤咤枨枨,鲸吞任意。左持巨卷,右拾遗坠,方且笑锅底饭之不伦,伢五侯鲭之过费。有锦衣公子过而羡之曰:愿以我鼎内之所烹,博尔手中之所遗可一乎?野老怃然,掉头不易。
-
《 拙诗蒙毕振叔见和依韵答之 》
瑟瑟秋窗动晚风,玉壶击缺剑光红。
飘零踪迹寒山外,落拓襟怀暮雨中。
国士由来如健鹘,弋人空自羡飞鸿。
与君共看吴州锦,花样年年更不同。 -
《 过墓作 》
野有霜枯草,谷有长流川。
草枯春复生,川流逝不还。
朱光如石火,桃杏忽已残。
登垅见殡宫,丛柏翳新阡。
欲唤墓中人,班荆诉烦冤。
百扣无一应,泪下如流泉。
汝坟即我坟,胡乃着先鞭。
只此眼前别,沉痛摧心肝。 -
《 禽鸟钟情 》
天津弋人得一鸿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弋人将并抓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铤。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聊斋志异》
-
《 渡河 》
归途过黄河,一叶大如掌。飕飗西南风,饱帆荡双桨。
船小堕帆侧,高低任俛仰。舟如瓢水盈,闪闪浮瓮盎。
激水雪崩腾,珠花迸衣上。驶急穿横流,汹汹作怒响。
回首过来处,低云接沆漭。
-
《 青石关 》
身在瓮盎中,仰看飞鸟度。南山北山云,千株万株树。
但见山中人,不见山中路。樵者指以柯,扪萝自兹去。
句曲上层霄,马蹄无稳步。忽然闻犬吠,烟火数家聚。
挽辔眺来处。茫茫积翠雾。
-
《 拙叟行 》
生无逢世才,一拙心所安。
我自有故步。无须羡邯郸。
世好新奇矜聚鹬,我惟古钝仍峨冠。
古道不应遂泯没,自有知己与我同咸酸。
何况世态原无定,安能俯仰随人为悲欢!
君不见,衣服妍媸随时眼,我欲学长世已短! -
《 浣溪沙 》
旧向长堤缆画桡,
秋来秋色倍萧萧,
空垂烟雨拂横桥。
斜倚西风无限恨,
懒将憔悴舞纤腰,
离思别绪一条条。 -
《 槐阴书屋图记 》
吾师江阴季先生,自名其寓舍曰”槐阴补读之室“,而属人为之图。图成于道光癸卯之厦,时先生方官内阁学士,职思简易。曰”补读“云者,以为统学不夙,仕优而后补之,谦退之词也。是年冬,先生视学安徽。三年还朝,则已掌吏部,或摄户部。又督游于潞河,厘盐于天津,荡涤田赋积亏于两浙。庶政倥偬,刻无暇晷,间遂有巡抚山西之命。于是先生手图而告国藩日:”吾昔名吾居室而图之也,将以读吾书也。今五六年间,腐精于案牍,敝形神于车尘马足。曩之不逮,竟不克补。则今之悔,又果可补于后日乎?子为我记之,志晋疚焉。
国藩尝览古音多闻之君子,其从事文学,多不在朝班,而在仕宦远州之时。虽苏武、黄庭坚之于诗,论者谓其注京之作少逊,不敌其在外者之珠绝。盖屏居外郡,罕与接对,则其志专,而其神能孤往根绝于无人之域。若处京师浩穰之中,视听旁午,甚嚣而已矣,尚何精诣之有哉?我朝大儒林兴,号为迈古。然如瞧州汤公、仪封张公、江阴杨公、高安朱公、临桂陈公、合河孙公数贤人者,大抵为外吏之日多,宦京朝之日少。即在京朝,其任职也专,其守法也简,亦常日有馀光,人有馀力。今六部科条之繁,既三倍于百年以前。而先生之所历,或一身而兼数职,一岁而更数役。每夕丑初趋离宫,待漏尽午而后返。曹官白事、判牍,莫夜不休。又以其间宾接生徒,宴会寮友,伺隙以求终一卷焉而不可得。视数贤人者之处京朝时,势固不悻矣。此先生所用为恍然也。今者先生持节山西,政成而神暇,尽发遗编以补素愿。盖将与数贤人者角其实而争其光。而国藩忝窃高位,乃适蹈先生之所疚。往者不可偿,来者不可必。故略述时事,令异世官朝籍者有考焉。
-
《 书归震川文集后 》
近世缀文之士,颇称述熙甫,以为可继曾南丰、王半山之为之。自我观之,不同日而语矣。或又与方苞氏并举,抑非其伦也。盖古之知道者,不妄加毁誉于人,非特好直也。内之无以立诚,外之不足以信,后世君子耻焉。
自周《诗》有《崧高》、《保民》诸篇,汉有“河梁”之咏。沿及六朝,饯别之诗,动累卷帙。于是有为之序者。昌黎韩氏为此体特繁,至或无诗而独有序;骈拇枝指,于义为已侈矣。熙甫则不必饯别而赠人以序;有所谓贺序者,谢序者,寿序者。此何说也?又被所为,抑扬吞吐,情韵不匾者,苟裁以义,或皆可以不陈。浮芥舟以纵送子蹄涔之水,不复忆天下有回海涛者也。神乎?味乎?徒词费耳。然当时颇崇茁轧之习,假齐梁之雕琢,号为力追周秦者,往往而有。熙甫一切弃去,不事涂饰,而选言有序,不刻画而足以昭物情,与古作者合符,而后来者取则焉,不可谓不智已。人能宏道,无如命何!藉熙甫早置身高明之地,闻见广而情志阔,得师友以辅翼,所诣固不竟此哉!
-
《 送唐先生南归序 》
古者道一化行,自卿大夫之弟子与凡民之秀,皆上之人置师以教之。于乡有州长、党正之格,于国有师氏、保氏。天子既兼君师之任,其所择,大抵皆道艺两优,教尊而礼严。弟子抠在趋隅,进退必慎。内以有所惮而生其敬,外缉业以兴其材。故曰:”师道立而善人多。“此之谓也。
周衰,教泽不下流。仲尼于诸候不见用,退而讲学于谦泗之间,从之游者如市。师门之盛,振古无传。然自是人伦之中,别有所谓先生、徒众者,非长民者所得与闻矣。仲尼既没,徒人分布四方,转相流衍。吾家宗圣公传之子思、孟子,号为正宗。其他或离道而专趋于艺,商瞿授《易》于臂子弓,五传而为汉之田何。子夏之《诗》,五传而到孙卿,其后为鲁申培。左氏受《春秋》,人传而至张苍。是以两汉经生,各有渊源。源远流歧,所得渐纤,道亦少裂焉。有宋程子、朱子出,绍孔氏之绝学,门徒之繁拟于邹鲁。反之躬行实践,以究群经要旨,博求万物之理,以尊闻而行知,数百千人,粲乎彬彬。故言艺则汉师为勤,言道则来师为大,其说允已。元明及我朝之初,流风末坠。每一先生出,则有徒党景附,虽不必束修自上,亦循循隅坐,应唯敬对。若金、许、薛、胡、陆稼书、张念艺之俦,论乎其德则暗然,讽乎其言则犁然而当理,考乎其从游之徒,则践规蹈矩,仪型乡国。盖先王之教泽得以仅仅不斩,顽夫有所忌而发其廉耻者,未始非诸先生讲学与群从附和之力也。《诗》曰:”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诚珍之也。今之世,自乡试、礼部试举主而外,无复所谓师者。间有一二高才之士,钩稽故训,动称汉京,闻老成倡为义理之学者,则骂讥唾梅。后生欲从事于此,进无师友之援,退犯万众之嘲,亦遂却焉。
吾乡善化唐先生,三十而志洛闽之学,特立独行,诟讥而不悔。岁庚子以方伯内召为太常卿。吾党之士三数人者,日就而考德问业。虽以国藩之不才,亦且为义理所薰蒸,而确然知大闲之不可逾。未知于古之求益者何如,然以视夫世之貌敬举主与厌薄老成,而沾沾一得自矜者,吾知免矣。
丙午二月,先生致仕得请,将归老于湖湘之间。故作师说一首,以识年来向道之由,且以告吾乡之人:苟有志于强立,未有不严于事长之礼,而可以成德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