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
物色看王会,勋劳在石渠。
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
爱酒醉魂在,能言机事疏。
猩猩贪杯好酒,因此喝醉了就走不动了,猩猩又会人话,事情也就不机密了。
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
猩猩纵使爱屐如命,到头来又能穿多少双呢,但猩猩死后,用它的毛制成的毛笔,却能著书五车。
物色看王会,勋劳在石渠。
猩猩毛笔来自高丽,它的功勋在于人们的著述。
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
猩猩拔出的毛制成了笔,在您的手上,能发挥济世的功用,看来真该把拔一毛而利天下的道理告诉杨朱才对。
爱酒醉魂在,能言机事¹疏(shū)。
¹机事:机密的事情。
平生几两屐(jī),身后五车书。
物色¹看王会,勋劳²在石渠(qú)³。
¹物色:访求。²勋劳:毛笔的功劳。石渠:汉代皇帝的图书馆。
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¹。
¹杨朱:战国时期杨朱学派的创始人,提倡利己主义。
平生几两屐,身事五车书。
物色看王会,勋劳在石渠。
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
《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当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钱勰任中书舍人,出使高丽,得到了猩猩毛笔,写诗以记。此诗为和答彼诗。黄庭坚《戏咏猩猩毛笔跋》:“钱穆父奉使高丽,得猩猩毛笔,甚珍之。惠予,要作诗。苏子瞻爱其柔健可入意,每过予书案,下笔不能休。此时二公俱直紫微阁,故予作二诗,前篇奉穆父,事篇奉子瞻。”《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便是前篇。
这首诗咏叹毛笔,熔铸典故,结合身世,抒发感情,通过想象和议论来挖掘出毛笔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以精深的艺术功力剪裁旧典入于诗中,生发出崭新的内容和意境,大发议论而又不使人生厌,无一处描摹物象却仍显得天趣盎然。这些地方,正体现出宋人咏物诗的独具特点,更揭示了江西诗派诗歌创作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黄庭坚是运用典故的大师。任渊注此诗已引古书达十八种之多,杨万里《诚斋诗话》中又补充了一种《论语》,用典密度之大,无以复加。此诗体现了黄庭坚用事精微的特色。“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把旧有的典故运用到诗里,表现崭新的内容。像“五车书”“王会”“石渠”“拔毛”这些典故,本来与猩猩风马牛不相及,但经由作者的拼接,竟然构成了巧妙的意境。此诗用典之妙还在于,虽然字字有来历却又使人不觉得是用典,读者即使不知道在用典,一样可以领会诗意,这就是“如水中著盐,饮水方知盐味”的用典活法。
参考资料
1、东篱子解译·黄庭坚集全鉴[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 2、莫砺锋.论黄庭坚诗歌创作的三个阶段[J].文学遗产,1995(3):7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