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¹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²之,何所履行³?”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⁴之以⁵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⁶其所安,久而益⁷敬。”袁公曰:“孤⁸往者尝⁹为邺(yè)令,正行此事。不知卿¹⁰家君法¹¹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¹²、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¹³,万里如一。周公不师¹⁴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¹候:拜访,问候。²称:称赞,赞不绝口。³履行:实施,实行。⁴绥:安,体恤。⁵以:用。⁶恣:放纵、无拘束,这里指顺从。⁷益:更加。⁸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王后、皇后对自己的尊称,还有寡人,孤家等称呼。⁹尝:曾经。¹⁰卿:客气,亲热的称呼。¹¹法:效法,仿效。¹²周公:周武王的弟弟。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汉族,因封地在周(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¹³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¹⁴师:学习。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此篇便选自《世说新语》。
这则故事展示出陈元方的聪明才智和谦逊有礼的品质。他不仅能够准确回答袁公的问题,还能够用恰当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既展现了其父的治理之道,又维护了双方的尊严;同时,这个故事也阐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但只要能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就应该互相学习和尊重,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chén陈yuán元fāng方hòu候yuán袁gōng公
liú刘yì义qìng庆 〔nán南běi北cháo朝 〕
chén陈yuán元fāng方nián年shí十yī一shí时 ,hòu候yuán袁gōng公 。yuán袁gōng公wèn问yuē曰 : “xián贤jiā家jūn君zài在tài太qiū丘 ,yuǎn远jìn近chēng称zhī之 ,hé何suǒ所lǚ履xíng行 ? ”yuán元fāng方yuē曰 : “lǎo老fù父zài在tài太qiū丘 ,qiáng强zhě者suí绥zhī之yǐ以dé德 ,ruò弱zhě者fǔ抚zhī之yǐ以rén仁 ,zì恣qí其suǒ所ān安 ,jiǔ久ér而yì益jìng敬 。 ”yuán袁gōng公yuē曰 : “gū孤wǎng往zhě者cháng尝wéi为yè邺lìng令 ,zhèng正xíng行cǐ此shì事 。bù不zhī知qīng卿jiā家jūn君fǎ法gū孤 ,gū孤fǎ法qīng卿fù父 ? ”yuán元fāng方yuē曰 : “zhōu周gōng公 、kǒng孔zǐ子yì异shì世ér而chū出 ,zhōu周xuán旋dòng动jìng静 ,wàn万lǐ里rú如yī一 。zhōu周gōng公bù不shī师kǒng孔zǐ子 ,kǒng孔zǐ子yì亦bù不shī师zhōu周gōng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