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弥逊
- 
                    《 再游龙潭 》密雾开深径,幽奇得重行。 
 水光沉树色,人语乱泉声。
 仙去山容寂,龙游雨阵轻。
 谁能筑云室,千古共凄清。
- 
                    《 赠硕夫 》此君风致似吾侬,来伴筠翁晚径筇。 
 世味每於谈际断,诗情尤向饮边浓。
 溪山寄语能相觅,猿鹤论交肯见从。
 共斸云根结茅屋,自锄菜甲为君供。
- 
                    《 赠朱少章 》堂堂如叟云梦胸,笔端日夜生云风。 
 地临嵩少萃奇秀,雕搜仿佛穷天功。
 捷如接猱健博虎,妩媚清切归深雄。
 六丁不取四天黑,阴山直恐喧雷公。
- 
                    《 张从之许玉友辄用其七夕赋韵以简之 》四壁萧萧一味愁,了无从事到青州。 
 殷勤独有张公子,为遣玉人宽鬓秋。
- 
                    《 张柔直知郡挽诗二首 》世路狐狸正急贤,并游长恐着鞭先。 
 龚黄政术江湖上,贾马声名雨露边。
 白发空违三斧养,青衿独抱一经传。
 伤心才大难为用,不为酸风说泫然。
- 
                    《 张柔直知郡挽诗二首 》金兰臭味百年期,生死那知欻两岐。 
 路断束刍难寄恨,封成挂剑谩传悲。
 向来不诵凌云赋,此日休歌薤露诗。
 自愧千秋负良友,剩留清泪与君垂。
- 
                    《 赵彦秫於姑熟倅厅作寄傲请予为诗寄之 》王孙是古豪而迂,五鼎不换一束书。 
 江城别驾辕下驹,升斗未足回清臞。
 晓衙吏退谁与俱,傍砌燕誉来将雏。
 室中尘凝生白虚,竹色照座花连株。
 南窗曲肱净籧篨,轩窗勇往羲皇初。
 渊明虽远几类拘,轻去彭泽思吾庐。
 人生泛如风中桴,况复蜕视千金躯。
 公家舍屋为补苴,政成讼简日有馀。
 斗酒近局聊相娱,三年官满鹊弃居。
 后来好事犹今吾,至哉此乐陶不如。
- 
                    《 正月十五日与兄弟清坐灯下不饮取黄精荔子甘 》满床缃帙照清灯,碧眼相看老弟兄。 
 不见柳枝罗酒脯,旋烧榾柮煮黄精。
- 
                    《 正月十五日与兄弟清坐灯下不饮取黄精荔子甘 》江城无地可开颜,学剪星裘闭户看。 
 手擘方红调儿女,漫将一笑当追欢。
- 
                    《 正月十五日与兄弟清坐灯下不饮取黄精荔子甘 》龙楼曾侍赭黄衣,内竖传柑拜舞时。 
 空嗅清香愁永夜,梦魂何处觅丹墀。
- 
                    《 郑尚明学士挽诗二首 》人物羲皇上,尘中无此流。 
 高谈卑管晏,老手命曹刘。
 室有芝兰弃,家馀钟鼎收。
 平生断金约,堕泪盖棺休。
- 
                    《 郑尚明学士挽诗二首 》四十才名重,归来白发侵。 
 一官驹在谷,有子鹤鸣阴。
 胜著潜夫论,今亡子敬琴。
 送车知几两,松壑助哀音。
- 
                    《 知郡韩公挽诗二首 》夫君抱清节,独秀不求知。 
 晋鄙多薰德,阌乡早出奇。
 功名天靳惜,正直自扶持。
 赖有仁风在,朱轓两郡遗。
- 
                    《 知郡韩公挽诗二首 》雁塔联名旧,监车得路先。 
 凌云曾诵赋,纵壑愿推贤。
 继剖龙溪竹,同归象骨田。
 伤心老盘谷,谁与序山川。
- 
                    《 知郡郑公挽诗 》合芥声名早岁驰,白头有蕴未全施。 
 向来茂草无留讼,是处甘棠有去思。
 才术旧闻优少赣,交游賸欲赖当时。
 谁知沱水歌来暮,翻作西城薤露诗。
- 
                    《 至花士自宣城归蒋陵求颂书比以赠 》具足城中了胜缘,毗耶座上供无边。 
 却收心变归空洞,莫着俱胝一指禅。
- 
                    《 送舟过南山用琴韵 其一 》唤起骑鲸玉树埋,江边琢语亦佳哉。眼看云起山容改,坐觉春随花信来。 隔水村深寻径入,系船门窄待僧开。个中有句无人道,更遣丰隆着雨催。 
- 
                    《 送舟过南山用琴韵 其二 》雪涛一苇意雄誇,惯与滩头雁聚沙。年后腊前梅唤客,山南水北竹为家。 蓬蒿影里开三径,笳鼓声中听两衙。去住了无忻厌赏,暮年心迹晚林鸦。 
- 
                    《 再用粹中韵各赋牡丹梅花 其二 》寒花入眼乱纷纷,高卧袁安雪塞门。春透交枝才照座,风摇断萼已飘村。 返魂香细宁辞折,自暖杯深不待温。为约竹君同我老,交情此外更谁论。 
- 
                    《 朴上人访筠翁于筠溪草堂袖诗为赠雨中告别将有雁荡之行屡挽不肯留索诗甚急以偈送之 》一壑翛然听雨眠,君来着语破云烟。肯随鸥狎清江上,欲趁鸿飞白日边。 童子不应多一指,学人正自少三拳。急行啖蔗逢佳境,春笋出林啼杜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