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騃无所识,但闻有神仙。
轻生学其术,乃在金泉山。
繁华荣慕绝,父母慈爱捐。
凝心感魑魅,慌惚难具言。
一朝坐空室,云雾生其间。
如聆笙竽韵,来自冥冥天。
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檐楹暂明灭,五色光属联。
观者徒倾骇,踯躅讵敢前。
须臾自轻举,飘若风中烟。
茫茫八纮大,影响无由缘。
里胥上其事,郡守惊且叹。
驱车领官吏,甿俗争相先。
入门无所见,冠屦同蜕蝉。
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传。
余闻古夏后,象物知神奸。
山林民可入,魍魉莫逢旃。
逶迤不复振,后世恣欺谩。
幽明纷杂乱,人鬼更相残。
秦皇虽笃好,汉武洪其源。
自从二主来,此祸竞连连。
木石生怪变,狐狸骋妖患。
莫能尽性命,安得更长延。
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
奈何不自信,反欲从物迁。
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
来者犹可诫,余言岂空文。
人生有常理,男女各有伦。
寒衣及饥食,在纺绩耕耘。
下以保子孙,上以奉君亲。
苟异于此道,皆为弃其身。
噫乎彼寒女,永托异物群。
感伤遂成诗,昧者宜书绅。
果州南充县,寒女谢自然。
果州南充县有个贫寒的女子,名叫谢自然。
童騃无所识,但闻有神仙。
她痴呆木讷没有什么知识,只是听说世上有所谓的神仙就轻易相信。
轻生学其术,乃在金泉山。
于是就轻视世俗生活而去学习仙术,一个人去了金泉山修习道术。
繁华荣慕绝,父母慈爱捐。
世上的繁华荣誉她都纷纷弃绝,甚至将父母养育的慈爱也都抛诸脑后。
凝心感魑魅,慌惚难具言。
她集中思想,一心一意地去感应魑魅,恍惚的神情很难呈述出来。
一朝坐空室,云雾生其间。
有一天她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感到有云雾生腾在其间。
如聆笙竽韵,来自冥冥天。
好像听到了来自冥冥之中的笙竽之乐。
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白天一下子变得幽暗阴晦,凄冷的风景也令人不寒而傈。
檐楹暂明灭,五色光属联。
屋檐和楹梁忽明忽暗,五色的光芒不停地变更。
观者徒倾骇,踯躅讵敢前。
在旁观看的人都只剩下了惊骇的神色,徘徊在屋前不敢走近。
须臾自轻举,飘若风中烟。
过了不久谢自然的身体忽然轻盈升起,飘飘然就像风中袅袅的云烟。
茫茫八纮大,影响无由缘。
茫茫的八极辽阔无边,也丝毫见不到她的身影和语声。
里胥上其事,郡守惊且叹。
里长将这件事汇报到了上官那里,郡中的太守听后也吃惊感叹。
驱车领官吏,甿俗争相先。
于是带领着官吏驱车前往,村里的百姓也都纷纷赶去观望。
入门无所见,冠屦同蜕蝉。
进门之后什么也看不到,只有衣冠鞋袜想蝉蜕下的壳一样丢在屋里。
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传。
人们纷纷传说着这神仙的故事,确凿而流传不曾停止。
余闻古夏后,象物知神奸。
我听说在远古的夏朝,夏禹在鼎上铸上万物使人们知道神奸的区别。
山林民可入,魍魉莫逢旃。
于是可怕的山林当中百姓也可以任意出入,魉魉鬼怪也再不会遭逢。
逶迤不复振,后世恣欺谩。
但后世相隔太久,这种良好的风气再也没能振兴,任意欺骗的事越来越盛。
幽明纷杂乱,人鬼更相残。
阴间和人世纷乱杂陈,人与鬼怪也互相残害。
秦皇虽笃好,汉武洪其源。
秦始皇虽然也笃好长生之术,汉武帝更是开辟了各种装神弄鬼的渠道。
自从二主来,此祸竞连连。
自从这两代君主的倡导以来,这种灾祸连绵不绝。
木石生怪变,狐狸骋妖患。
树木和山石中也生变出各种怪异,狐狸也变幻各种的妖患。
莫能尽性命,安得更长延。
一个人不能理解生命的终极,又怎么能延长自己的人生?
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
人类身处万物之中,是最有知识的生物。
奈何不自信,反欲从物迁。
为什么就没有一点自信,反而要随着世俗的看法而改变思想?
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
已经过去的时代再也无法追悔,那些上当的孤魂也只能抱冤长恨。
来者犹可诫,余言岂空文。
但未来的日子却还是可以有所警诫,那么我说的这些话也就不会是一纸空文。
人生有常理,男女各有伦。
人生在世有一定的常规之理,男女之间也有各自的秩序。
寒衣及饥食,在纺绩耕耘。
寒冷而穿衣,饥饿而吃饭,都要依靠纺织和耕耘的劳作。
下以保子孙,上以奉君亲。
向下要保护自己的子孙幸福,向上要奉养自己的君王和父母安逸。
苟异于此道,皆为弃其身。
如果违背了这些道德伦常,都是舍弃身体与生命的错误做法。
噫乎彼寒女,永托异物群。
可叹那个贫寒的女子谢自然啊,只能永远身处在异类当中。
感伤遂成诗,昧者宜书绅。
伤感于这件事情而写下这首诗歌,那些仍然愚昧的人应该把它抄写在衣带上时时提醒自己。
参考资料
1、(唐)韩愈著陈霞村,胥巧生解评.《韩愈集》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05.1-7 2、汤贵仁. 韩愈诗选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5-7. 3、韩愈著 杨义 蒋业伟译. 韩昌黎全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 ,38-40.
果州南充县¹,寒女²谢自然³。
¹南充县:今四川省南充市。²寒女:贫民女儿。³谢自然:女道士也,果州人,居大方山顶,常诵《道德经》《黄庭》《内编》,于开元亲授《紫虚宝经》于金泉山,一十三年昼夜不寐,两膝上忽有印,四埂若朱,有古篆六字,粲若白玉。忽于金泉道场,有云气遮匝一山,散漫弥久,仙去。
童騃(ái)¹无所识,但闻²有神仙。
¹童騃 :幼稚愚笨。骏,傻,痴。²但闻:只听说,只知道。
轻生¹学其术,乃在金泉山。
¹轻生: 轻视人生,轻视世俗生活。
繁华荣慕绝¹,父母慈爱捐²。
¹绝:断绝。²捐:抛弃。
凝心¹感魑(chī)魅(mèi)²,慌惚(hū)³难具言⁴。
¹凝心:专心致志,聚精会神。²魑魅:传说中山林中的妖怪。³慌惚:同“恍惚”。⁴具言:一一说明。
一朝¹坐空室,云雾生其间。
¹一朝:忽然有一天。
如¹聆(líng)²笙(shēng)竽(yú)韵³,来自冥冥⁴天。
¹如:似乎。²聆:听。³韵:优美的乐声。⁴冥冥:深远的样子。
白日变幽晦(huì)¹,萧萧²风景寒。
¹幽晦:昏暗。²萧萧:风声。
檐楹(yíng)¹暂明灭²,五色光属(shǔ)联³。
¹楹:堂前的柱子。²明灭:忽明忽灭。³属联:连缀。
观者徒¹倾骇(hài)²,踯(zhí)躅(zhú)³讵(jù)⁴敢前。
¹徒:副词,只。²倾骇:倾动惊骇。³踯躅:徘徊不进。⁴讵:副词,表示反诘,岂怎。
须臾自轻举¹,飘若风中烟。
¹轻举:飞上天去。举,飞起。
茫茫八纮(hóng)¹大,影响²无由缘³。
¹八纮:八极,八方。纮,绳索。古代传说有维系天地的八根大绳。²影响:形体和声音。³无由缘:没有办法攀登,没有办法寻求。
里胥¹上²其事,郡守³惊且叹。
¹里胥:古代乡里的官吏,如同村长。²上:禀报上级。³郡守:州官。唐代废郡改州。这里指果州刺史李坚。
驱车¹领²官吏,甿(méng)俗³争相先⁴。
¹驱车:驾车,乘车。²领:率领。³甿俗:乡间的农民。⁴争相先:争先恐后地来看。
入门无所见,冠¹屦(jù)²同蜕(tuì)³蝉。
¹冠:帽子。²屦:麻鞋。³蜕:蝉、 蛇之类脱下的皮壳。
皆云神仙事,灼(zhuó)灼¹信²可传。
¹灼灼:明明白白。²信:真实。
余¹闻古夏后²,象物知神奸³。
¹余:我, 韩愈自谓。²夏后:夏禹,一称大禹,传说中的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以治水著称。³象物知神奸:古代交通不便,人们见闻不广,常以稀见之物为神怪。传说夏禹把各地进贡来的各种奇异物品的形状铸在九鼎之上,让百姓加以认识,以便他们进入山林时加以识别和防备。奸:伪,假。
山林民可入,魍(wǎng)魉(liǎng)¹莫逢旃(zhān)²。
¹魍魉:木石的神怪。²旃: 语尾词,相当于之,即指魍魉。
逶(wēi)迤( yí)¹不复振²,后世恣(zì)³欺谩(màn)⁴。
¹逶迤:本指道路曲折而漫长,此指漫长的时间。²不复振:夏禹之道不振,故而鬼神之说盛行。³恣:肆意,过分。⁴欺谩:欺瞒, 欺骗。
幽明¹纷杂乱,人鬼更相残²。
¹幽明:黑暗和光明。代指鬼神世界和人间。²相残:互相残害。
秦皇¹虽笃(dǔ)好²,汉武³洪⁴其源。
¹秦皇:秦始皇(前—前在位),名嬴政。秦始皇一生好神仙,求长生不死之药,多次受方士的欺骗而不悟。²笃好:特别信奉。³汉武:汉武帝刘彻,汉武帝一生也迷信神仙,屡受方士欺骗。⁴洪:扩大。
自从二主来,此祸¹竞连连²。
¹此祸:指迷信神仙而招来的灾祸。²连连:不断,多次。
木石生怪变¹,狐狸骋妖患²。
¹木石生怪变:相传木石的神怪叫魍魉。²骋妖患:肆意兴妖为患。
莫能尽¹性命,安得更长延²。
¹尽:完, 过完。性命“”生命。²长延:指延长寿命。
人生处万类¹,知识最为贤²?
¹人生处万类:人处于万物之中。²贤:宝贵。
奈何不自信,反欲从物迁¹。
¹从物迁:意谓随着木石狐狸跑,受他们的愚弄。
往者不可悔¹,孤魂²抱深冤,
¹不可悔:来不及追悔了。²孤魂:指谢自然。
来者¹犹可诫²,余言岂空文³。
¹来者:后人。²诫:告诫,接受教训。³空文:空话。
人生有常理¹,男女各有伦²。
¹常理:正常的道理和秩序,即下文的寒衣、饥食、纺织、耕耘、保子孙、奉君亲之类。²伦:伦常,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寒衣及饥食,在纺绩耕(gēng)耘(yún)¹。
¹耕耘:泛指农业生产。
下以保¹子孙,上以奉²君³亲⁴。
¹保:保护养育。²奉:侍奉。³君:皇帝。⁴亲:父母。
苟¹异²于此道³,皆为弃其身⁴。
¹苟:如果。²异:违背。³此道:指上述“保子孙”、“奉君亲”之类。⁴弃其身:糟蹋自己的人格和性命。
噫(yī)乎¹彼寒女,永托²异物³群。
¹噫乎:叹息之声。²托:托身,寄身。³异物:非人类。
感伤遂成诗,昧者¹宜书²绅(shēn)³。
¹昧者:有头脑的人。²书:写。³绅:宽大的衣带。
参考资料
1、(唐)韩愈著陈霞村,胥巧生解评.《韩愈集》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05.1-7 2、汤贵仁. 韩愈诗选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5-7. 3、韩愈著 杨义 蒋业伟译. 韩昌黎全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 ,38-40.
童騃无所谢,但闻有神仙。
轻生学其术,乃在金泉山。
繁华荣慕绝,父母慈爱捐。
凝心感魑魅,慌惚难具言。
一朝坐空室,云雾生其间。
如聆笙竽韵,来自冥冥天。
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檐楹暂明灭,五色光属联。
观者徒倾骇,踯躅讵敢前。
须臾自轻举,飘若风中烟。
茫茫八纮大,影响无由缘。
里胥上其事,郡守惊且叹。
驱车领官吏,甿俗争相先。
入门无所见,冠屦同蜕蝉。
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传。
余闻古夏后,象物知神奸。
山林民可入,魍魉莫逢旃。
逶迤不复振,后世恣欺谩。
幽明纷杂乱,人鬼更相残。
秦皇虽笃好,汉武洪其源。
自从二主来,此祸竞连连。
木石生怪变,狐狸骋妖患。
莫能尽性命,安得更长延。
人生处万类,知谢最为贤?
奈何不自信,反欲从物迁。
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
来者犹可诫,余言岂空文。
人生有常理,男女各有伦。
寒衣及饥食,在纺绩耕耘。
下以保子孙,上以奉君亲。
苟异于此道,皆为弃其身。
噫乎彼寒女,永托异物群。
感伤遂成诗,昧者宜书绅。
道教是唐代的“国教”,尽管中唐以后佛教盛行,但并未取道教而代之,道教在社会上的势力仍然很大,谢自然成仙一事的广为流传就是明显的例证。谢自然是一个女道土,相传她于贞元十年(794年) 十一月二十日辰时,白日升天,成仙而去。韩愈以儒道自诩,既排斥佛教,亦排斥道教,尝自比孟子之排斥杨、墨。他平生反对宗教,反对迷信是始终不懈,坚定不移的。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针对谢自然一事的传说,韩愈写下了这首诗。
韩愈这首诗揭破神仙骗术,批判封建迷信,在当时很有针对性,目的在于警醒世俗大众,认清得道成仙的欺骗伎俩。
诗歌的结构简洁明了,在叙述学道成仙的种种传闻时,韩愈巧妙地运用了诸如“慌惚难具言”、“踯躅谁敢前”、“影响无由缘”等模糊而闪烁的措辞,暗示了这些所谓的神仙事迹,实则缺乏确凿的见证和真实的依据,只是被一传再传,愈发神秘玄乎。这种表达方式,无疑让头脑清醒的读者洞察到了其中的虚伪和欺骗。
在后半部分,韩愈痛心地写道:“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他以此感叹谢自然这位寒女的悲剧,她因迷信和愚昧而丧命,这样的悲剧已经无法挽回。但韩愈又提醒:“来者犹可诫”,希望后世之人能以此为鉴,不再重蹈覆辙。他借此警示世人,人生的真谛在于知谢的追求和拥有,而愚昧、落后、麻木和迷信则是导致一切悲剧的根源。
这首《谢自然诗》,典型地体现“以文为诗”的特征,作者首先概述谢自然学道羽化的过程,接着叙述各方面对此事的荒谬反响,以此设置诗人准备给予剖析和批判的对立面。然后,作品转入分析批判,并在分析批判中阐明诗人的独到见解,抒发诗人无比愤慨的情怀。这样,整首诗歌便如同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的政论文,表现了疾恶如仇、旗帜鲜明的战斗风格。整首诗风格平实,语言浅显,也是这首诗的一个突出特点。这大概是为了便于广大民众接受,从而达到家喻户晓、深人人心。至于宣扬科学,破除迷信,安定人心,维护正常的生活秩序,在那个时代,也只能做到这种地步了。
参考资料
1、张忠纲主编. 全唐诗大辞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333. 2、胡淼著. 唐诗的博物学解读[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6 ,615. 3、(唐)韩愈著陈霞村,胥巧生解评.《韩愈集》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05.1-7 4、徐应佩主编. 历代哲理诗鉴赏辞典[M].1994 ,43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