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洪

惠洪

所属朝代:宋代

惠洪简介

惠洪(1070-1128),一名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俗姓喻(一作姓彭)。宜丰县桥西乡潜头竹山里人。宋代著名诗僧。自幼家贫,14岁父母双亡,入寺为沙弥,19岁入京师,于天王寺剃度为僧。当时领度牒较难,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为己名。后南归庐山,依归宗寺真静禅师,又随之迁靖安宝峰寺。惠洪一生多遭不幸,因冒用惠洪名和结交党人,两度入狱。曾被发配海南岛,直到政和三年(1113)才获释回籍。建炎二年(1128)去世。 ► 29篇诗文► 0条名句

著述

  在创作上,惠洪力主自然而有文采,"文章五色体自然,秋水精神出眉目" (《鲁直弟稚川作屋峰顶名云巢》),对苏轼、黄庭坚倾倒备至。江西诗风笼罩文坛时,惠洪能独树一帜。其诗雄健俊伟,辞意洒落,气韵秀拔。五古《石霜见东吴诚上人》、《送文中北还》,"用笔高老处,如记如画"(吴乔《围炉诗话》);近体《石台夜坐》、《上元宿百丈》、《早春》,亦清秀奇警。诗句如:"夜色已可掬,林光翻欲流"(《秋夕示超然》),"方收一霎挂龙雨,忽作千秋□鹞风"(《大风夕怀道夫敦素》),为诸家称道。又善作小词,情思婉约,似秦少游。

  惠洪著有《冷斋夜话》10卷,主要论诗、间杂传闻琐事。论诗多引苏、黄等人论点,引黄庭坚语尤多;记事杂有假托伪造之迹。陈善《扪虱新话》卷八有"《冷斋夜话》诞妄"条驳之,《彦周诗话》等也屡议其非。然而此书亦屡经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用。又著《天厨禁脔》3卷,以唐宋各家之篇、句为式,标论诗格,可供研究文学批评史者参考。

  所著《石门文字禅》3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径山寺刊本。《冷斋夜话》,有《萤雪轩丛书》本。《天厨禁脔》3卷,有影印明刊本。

惠洪的诗词作品

  • 渔父词(宝公)

    唐代 · 惠洪

    来往独龙冈畔路。杖头落索间家具。后事前观如目睹。非谶语。须知一念无今古。
    长笑老萧多病苦。笑中与药皆狼虎。蜡炬一枝非嘱付。聊戏汝。热来脱却娘生袴。

  • 渔父词(亮公)

    唐代 · 惠洪

    讲虎天华随玉尘。波心月在那能取。旁舍老僧偷指注。回头觑。虚空特地能言语。
    归对学徒重自诉。从前见解都欺汝。隔岸有山横暮雨。翻然去。千岩万壑无寻处。

  • 浪淘沙

    唐代 · 惠洪

    城里久偷闲。尘浣云衫。此身已是再眠蚕。隔岸有山归去好,万壑千岩。
    霜晓更凭阑。减尽晴岚。微云生处是茅庵。试问此生谁作伴,弥勒同龛。

  • 渔父词(灵云)

    唐代 · 惠洪

    急雨颠风花信早。枝枝叶叶春俱到。何待小桃方悟道。休迷倒。出门无限青青草。
    根不覆藏尘亦扫。见精明树唯心造。试借疑情看白皂。回头讨。灵云笑杀玄沙老。

  • 瑜上人自灵石来,求鸣玉轩诗,会予断作语,

    唐代 · 惠洪

    道人去我久,书问且不数。
    闻余窜南荒,惊悸日枯削。
    安知跨大海,往反如入郭。
    譬如人弄潮,覆却甚自若。
    旁多聚观者,缩头胆为落。
    僻居少过从,闲庭堕斗雀。
    手倦失轻纨,扣门谁剥啄。
    开关忽见之,但觉瘦矍铄。
    立谈慰良苦,兀坐叙契阔。
    谁持稻田衣,包此剪翎鹤。
    远来殊可念,此意重山岳。
    悃愊见无华,语论出棱角。
    为余三日留,颇觉解寂寞。
    忽然欲归去,破裓不容捉。
    想见历千峰,细路如遗索。
    相寻固自佳,乞诗亦不恶。
    而余病多语,方以默为药。
    寄声灵石山:“诗当替余作。”
    便觉鸣玉轩,跳波惊夜壑。

  • 谒狄梁公庙

    唐代 · 惠洪

    九江浪粘天,气势必东下。
    万山勒回之,到此竟倾泻。
    如公廷诤时,一快那顾藉!
    君看洗日光,正色甚闲暇。
    使唐不敢周,谁复如公者?
    古祠苍烟根,碧草上屋瓦。
    我来春雨余,瞻叹香火罢。
    一读老范碑,顿尘看奔马。
    斯文如贯珠,字字光照夜。
    整帆更迟留,风正不忍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