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娘

张玉娘

所属朝代:宋代

张玉娘简介

张玉娘(1250 ~1277),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处州松阳(今浙江松阳)人。南宋女词人。出身仕宦世家。自幼聪慧异常,工女红,好读书,过目成诵。擅诗词,时人以汉班昭比之。她自幼饱学,敏慧绝伦,诗词尤得风人体。与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 ► 122篇诗文► 0条名句

文学成就

  《兰雪集》共有诗117首,词16阕,作品虽然不多,但很有艺术成就。她的诗体裁多样,有绝、律、四言、六言等,且长于古风。题材和风格也迥然相异,既有清丽凄婉,感人至深的爱情悲唱,又有气势磅礴、壮怀激烈的爱国咏叹。《山之高》、《拜新月》、《卜归》、《古离别》、《川上女》、《玉蝴蝶·离情》等诗词寄托着思念、忠贞、哀愁。更可贵的是,玉娘虽身在闺中,但心驰千里。关心战乱时代国家和百姓的命运,写下了“凯歌乐府”四首,《塞上曲》、《王将军墓》、《咏史·谢东山》、《塞下曲》、《从军行》等慷慨激昂的诗篇,悲壮豪迈,全无闺中女子娇弱的气质,充分表达了张玉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难怪朱古微刻《疆村丛书》时,还以为她是一个男子,竟不知她是巾帼词人呢。

  历代的有识之士很看重张玉娘的诗词和为人。早在元代,当时最负盛名的学者,诗人虞伯生读到《山之高》三章赞曰:“有三百篇(《诗经》)之风,虽《卷耳》、《虫草》不能过也!”读到“我操冰雪洁”句时赞:“真贞女也,才女也!”当读到《暮春夜思》末句“此景谁相问,飞萤入绣床”时,拍案道:“此岂妇人所及!”;现代著名词学家唐圭璋教授在三十年代所写的《宋代女词人张玉娘——“鹦鹉冢”故事的来源》中写道:“谁也知道,宋代女词人,有李易安(李清照)、朱淑真、魏夫人、吴淑姬这一班人。可是很少人知道,宋代还有一位女词人张玉娘,足以和她们分庭抗礼呢!……她短促的身世,比李易安、朱淑贞更为悲惨。李易安是悼念伉俪,朱淑贞是哀伤所遇,而她则是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含恨千古。……她这种贞孝的大节,不独超过寻常百姓,便是李易安,朱淑真也还逊一筹呢!”他大声疾呼:“一般文学史家,应该留出一点篇幅,叙述这已经隐埋了六百多年的女作家。”现代词学家谭正璧在其编著的《中国女性文学史》中写道:“宋代女词人以地位著名的,有魏夫人和孙夫人。以作品著作著名的,有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张玉娘被称为四大词家”。陶秋英教授在她的《中国妇女与文学》一书中有言:“玉娘的诗,绝少闺阁气,她最擅长于古风,简直没有一首不显露一幅好图画呢!而女子长于古风,也是一个特点。……她的词也很好,虽不十分多,差不多首首都好。”现代戏曲史家赵景深教授称张玉娘故事为“一出希腊式的大悲剧”。

生平

  玉娘生于宋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卒于南宋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仅活到27岁。她出生在仕宦家庭,曾祖父是淳熙八年进士,祖父做过登士郎。父亲曾任过提举官。她自幼饱学,敏慧绝伦,词尤得风人体。时以比之。然她才丰而运蹇,未尽其才,将婚而逝,事追“梁祝”,一生充满了痛苦与坎坷。     

张玉娘的诗词作品

  • 捣衣曲

    唐代 · 张玉娘

    入夜砧声满四邻,一天霜月秋云轻。自怜岁岁衣裁就,欲寄无因到远人。

  • 烛影摇红 又用张材甫韵

    唐代 · 张玉娘

    梅雪乍融,单于吹彻寒犹浅。夜从灯下剪春幡,笑罢椒盘宴。

    云母屏开帘卷。放嫦娥、广寒宫苑。星移银汉。月满花衢,绕城弦管。

    □□□□,谯楼一任更筹换。锦霞银树玉桥联,谁道蓬山远。

    可是紫箫声断。漫懊恨、春宵苦短。不堪回首,照□芙蕖,断肠鸿雁。

  • 采莲曲

    唐代 · 张玉娘

    女儿采莲拽画船,船拽水动波摇天。春风笑隔荷花面,面对荷花更可怜。

  • 夜鹭

    唐代 · 张玉娘

    白鹭宿秋陂,夜寒如堕雪。久立不飞去,月明霜气冽。

  • 忆秦娥 咏雪

    唐代 · 张玉娘

    天羃羃。彤云黯淡寒威作。寒威作。琼瑶碎剪,乘风飘泊。

    佳人应自嫌轻薄。乱将素影投帘幕。投帘幕。不禁清冷,向谁言着。

  • 塞下曲

    唐代 · 张玉娘

    寒入关榆霜满天,铁衣马上枕戈眠。愁生画角乡心破,月度深闺旧梦牵。

    愁绝惊闻边骑报,匈奴已牧陇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