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

李益

所属朝代:唐代

李益简介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19篇诗文► 1条名句

著述

  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降城闻笛》2首,当时广为传唱。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名篇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等。其律体亦不乏名篇,如五律《喜见外弟又言别》“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是历代传诵的名句。七律《同崔邠登鹳雀楼》、《过五原胡儿饮马泉》(又名《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等,均属佳作。今存《李益集》2卷,《李君虞诗集》2卷,《二酉堂丛书》本《李尚书诗集》1卷。

  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为《江南词》和《夜上受降城闻笛》,前者写一思妇因丈夫是瞿塘商贾,“重利轻别离”,每天不得相聚,因此不由得暗中后悔:“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早知道还不如嫁给弄潮儿呢!毕竟潮水的涨落有确定的时刻,与弄潮儿总还能朝夕厮守,比作商贾之妇强多了),心理描写可谓传神入微矣;后者写受降城上的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芦管悠扬激起乡思悠长,读来令人同情感伤。集一卷,今编诗二卷(全唐诗中卷第二百八十二和二百八十三)。

生平

  北游河朔,贞元十三年(797年)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尝与济,有怨望语。十六年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佳作。元和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孟门参军、左散骑常侍等职。自负才地,多所凌忽,为众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居散秩。宪宗时俄复用为秘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大和元年(827年)礼部尚书,以礼部尚书致仕卒。     

李益的诗词作品

  • 送贾校书东归寄振上人

    唐代 · 李益

    北风吹雁数声悲,况指前林是别时。
    秋草不堪频送远,白云何处更相期。
    山随匹马行看暮,路入寒城独去迟。
    为向东州故人道,江淹已拟惠休诗。

  • 送韩将军还边

    唐代 · 李益

    白马羽林儿,扬鞭薄暮时。
    独将轻骑出,暗与伏兵期。
    雨雪移军远,旌旗上垄迟。
    圣心戎寄重,未许让恩私。

  • 送诸暨王主簿之任

    唐代 · 李益

    别愁已万绪,离曲方三奏。
    远宦一辞乡,南天异风候。
    秦城岁芳老,越国春山秀。
    落日望寒涛,公门闭清昼。
    何用慰相思,裁书寄关右。

  •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唐代 ·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 上洛桥

    唐代 · 李益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 汴河曲

    唐代 ·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