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大全
-
君子思仁义,昼则忘食,夜则忘寐,日旦就业,夕而自省,以殁其身,亦可谓守业矣。
出自《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第五十五》
-
同声则异而相应,意合则未见而相亲
出自《大戴礼记·保傅第四十八》
-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出自《礼记·学记》
-
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交游之雠不同国。
出自《礼记·曲礼上》
-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出自《礼记·礼运》
-
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
出自《礼记·儒行》
-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出自《礼记·学记》
-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出自《礼记·礼运》
-
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出自《礼记·王制》
-
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
出自《礼记·儒行》
-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出自《礼记·王制》
-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出自《中庸·第二十八章》
-
言顾行,行顾言。
出自《中庸·第十三章》
-
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出自《中庸·第三章》
-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出自《中庸·第二十章》
-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出自《中庸·第六章》
-
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出自《中庸·第二十章》
-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出自《中庸·第十九章》
-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出自《中庸·第十章》
-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出自《礼记·中庸》
-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出自《中庸·第二十七章》
-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出自《中庸·第九章》
-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出自《中庸·第二十五章》
-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
出自《中庸·第二十六章》
-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出自《中庸·第二十四章》
-
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出自《中庸·第二十八章》
-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出自《中庸·第十一章》
-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出自《中庸·第十三章》
-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出自《中庸·第一章》
-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出自《中庸·第二十三章》
-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出自《大学·第十一章》
-
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出自《史记·三十世家·齐太公世家》
-
时乎时,不再来。
出自《史记·七十列传·淮阴侯列传》
-
偏听生奸,独任成乱。
出自《史记·七十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出自《史记·七十列传·酷吏列传》
-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出自《史记·十二本纪·项羽本纪》
-
智者举事,因祸为福,转败为功。
出自《史记·七十列传·苏秦列传》
-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於节俭。
出自《史记·七十列传·平津侯主父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