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百科
-
人心所向的故事
【出处】人心所归,惟道与义。《晋书·熊远传》 【解释】向:归向,向往。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用法】作补语、定语;
-
不遗余力的故事
战国时,秦国起兵攻打赵国。赵国调集兵力迎战,结果秦军迫使赵国屈从求和。赵国决定派身份最高的使者郑朱去谈判。大臣虞卿不主张让郑朱
-
避面尹邢的故事
【注音】bì miàn yǐn xíng 【出处】汉武帝同时宠幸尹夫人与邢夫人,诏二人不得相见。尹夫人向武帝请求见邢夫人。相见后,尹
-
相敬如宾的故事
出处 《左传·僖位公三十三年》 臼季(编者注,即晋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之,敬,相待如宾。 释义 形容夫妻相互尊敬
-
有名无实的故事
出处《国语,晋语八》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 了我何故。”释义 表示空有虚名,而无实际内容。网络
-
入室操戈的故事
后汉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名叫郑玄。他从小勤奋好学,太守杜密认为他是个可造之材,于是推荐他进入太学读书。后来郑玄又拜
-
驿使梅花的故事
【成语故事】南北朝时期,陆凯与范晔是很好的朋友,两人经常书信往来。一年早春,陆凯遇到去长安的驿使,就折下一枝盛开的梅花,托信使
-
一发千钧的故事
韩愈,字退之,唐朝邓州南阳人,是当时的大文豪,主张文以载道之说,以复古为革 命,用散文代替骈文,影响当时及后代非常大,所以有文起八
-
一毛不拔的故事
出处《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项放踵,利天下,为之。释义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愉非常吝啬自私。
-
脍炙人口的故事
这个成语是从《孟子?尽心下》记载的一段故事中引申出来的:“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 春秋时的曾参是个孝子。他的父亲曾晰喜
-
生吞活剥的故事
唐朝时,有个县的武官叫张怀庆。他为了追求名利,常常弄虚作假,把别人的作品,改头换面当做自己的“创作”。当时诗人王昌龄、名士郭正
-
以一当十的故事
【出处】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解释】当:相当。一个人抵
-
扇枕温被的故事
汉朝时期,孝子黄香的母亲早逝,他知书达理,在炎热的夏天,他用扇子扇凉席子让父亲睡。冬天则先钻进被窝温热被子让父亲睡。他当魏郡太
-
见利忘义的故事
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对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异己,诛杀功臣。不久,吕后也死了,她在遗诏中指定内侄吕产为相国,吕禄统领京都禁卫
-
暴虎冯河的故事
仲由,字子路,年轻时就以勇力闻名。后来子路做了孔子的学生。孔子曾对别人说:“此从我有了子路后,再也没有人敢当面恶言恶语中伤我了
-
划粥割齑的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
-
虎口拔牙的故事
老虎犯了牙疼病,“哎哟哎哟”直哼哼。 恳请森林医生啄木鸟,吓得啄木鸟脑袋瓜子直卜愣; 再找长尾猴子来帮忙,长尾猴子吓得一个
-
鹤立鸡群的故事
嵇绍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他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皇族争权夺利。互
-
小心翼翼的故事
出处:《诗经·大雅·大明》释义: 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故事: 宋朝时有个很有学问的人,名叫贾黄中,他五岁起跟父亲读书。
-
重蹈覆辙的故事
东汉时,桓帝宠幸宦官,导致宦官互相勾结,垄断朝政,陷害忠良。李膺和杜密等忠良大臣纠集太学生郭泰等人竭力铲除宦官。公元一六六年,